《西县作》

时间: 2025-01-27 03:59:21

三年西蜀去如沉,西县西来出万岑。

树石向闻清汉浪,

水风初见绿萍阴。

平郊不爱行增气,好井无疑漱入心。

从此渐知光景异,锦都回首尽愁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县作 薛能 〔唐代〕 三年西蜀去如沉,西县西来出万岑。 树石向闻清汉浪,水风初见绿萍阴。 平郊不爱行增气,好井无疑漱入心。 从此渐知光景异,锦都回首尽愁吟。

白话文翻译:

在四川西部三年,感觉像沉入深渊,从西县西行,穿越无数山岭。 曾听说树木和石头像清澈的汉江波浪,初次见到水面上飘浮的绿萍。 平坦的郊野行走让人精神振奋,甘甜的井水让人心旷神怡。 从此渐渐感受到景色的变化,回首繁华的成都,心中充满忧愁的吟唱。

注释:

  • 西蜀:指四川西部地区。
  • 万岑:形容山岭众多。
  • 清汉浪:比喻清澈的江水。
  • 绿萍阴:指水面上漂浮的绿萍。
  • 平郊:平坦的郊野。
  • 好井:甘甜的井水。
  • 锦都:指成都,因其繁华如锦而得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广泛,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此诗可能是在薛能任职或游历四川西部时所作,表达了对新环境的感受和对旧地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薛能离开繁华的成都,前往四川西部的西县时所作,通过对新旧环境的对比,表达了对新环境的好奇和对旧地的怀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新旧环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新环境的好奇和对旧地的怀念。诗中“三年西蜀去如沉”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四川西部三年的沉闷感受,而“西县西来出万岑”则描绘了诗人穿越山岭的艰辛。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新环境的新奇感受,而结尾的“锦都回首尽愁吟”则表达了对旧地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新旧环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年西蜀去如沉”:表达了诗人在四川西部三年的沉闷感受。
  • “西县西来出万岑”:描绘了诗人穿越山岭的艰辛。
  • “树石向闻清汉浪”:比喻清澈的江水。
  • “水风初见绿萍阴”:指水面上漂浮的绿萍。
  • “平郊不爱行增气”:平坦的郊野行走让人精神振奋。
  • “好井无疑漱入心”:甘甜的井水让人心旷神怡。
  • “从此渐知光景异”:渐渐感受到景色的变化。
  • “锦都回首尽愁吟”:回首繁华的成都,心中充满忧愁的吟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树石向闻清汉浪”中的“清汉浪”比喻清澈的江水。
  • 拟人:如“平郊不爱行增气”中的“不爱行增气”赋予平坦的郊野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三年西蜀去如沉,西县西来出万岑”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新旧环境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新环境的好奇和对旧地的怀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新旧环境的复杂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树石:比喻清澈的江水。
  • 绿萍:指水面上漂浮的绿萍。
  • 平郊:平坦的郊野。
  • 好井:甘甜的井水。
  • 锦都:指成都,因其繁华如锦而得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锦都”指的是哪个城市? A. 成都 B. 北京 C. 南京 D. 西安

  2. 诗中的“西蜀”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四川东部 B. 四川西部 C. 陕西西部 D. 甘肃西部

  3. 诗中的“绿萍阴”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树木 B. 水面上漂浮的绿萍 C. 绿色的草地 D. 绿色的山岭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薛能的《西县作》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新旧环境的对比和对旧地的怀念,但薛能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新环境的好奇,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薛能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有助于理解薛能诗歌的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