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使院栽苇 薛能 〔唐代〕
戛戛复差差,一丛千万枝。 格如僧住处,栽得吏闲时。 笋自厅中出,根从府外移。 从军无宿例,空想夜风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官府庭院中栽种芦苇的情景。芦苇丛生,枝条繁多,形态如同僧侣居住的地方。这些芦苇是在官员闲暇时栽种的。芦苇的嫩芽从厅堂中长出,而根部则是从府外移植过来的。诗中还提到了从军的生活没有固定的例行公事,只能空想夜晚风吹过芦苇的情景。
注释
- 戛戛复差差:形容芦苇丛生,枝条交错的样子。
- 格如僧住处:格,指格局、样式。这里形容芦苇丛的布局像僧侣的住处一样清幽。
- 栽得吏闲时:指官员在闲暇时栽种芦苇。
- 笋自厅中出:笋,指芦苇的嫩芽。这里指芦苇的嫩芽从厅堂中长出。
- 根从府外移:指芦苇的根部是从府外移植过来的。
- 从军无宿例:宿例,指固定的例行公事。这里指从军的生活没有固定的例行公事。
- 空想夜风吹:空想,指只能想象。这里指只能想象夜晚风吹过芦苇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约817年—880年),字大拙,唐代诗人,官至工部尚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薛能任职期间,利用闲暇时间在官府庭院中栽种芦苇时所作。诗中通过对芦苇的描写,表达了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芦苇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官府庭院中的一片清幽景象。首句“戛戛复差差,一丛千万枝”生动描绘了芦苇丛生的繁茂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次句“格如僧住处,栽得吏闲时”则通过比喻,将芦苇丛比作僧侣的住处,暗示了其清幽宁静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栽种芦苇的闲适心情。
后两句“笋自厅中出,根从府外移”进一步描绘了芦苇的生长情况,通过“笋自厅中出”和“根从府外移”的对比,展现了芦苇从生长到移植的过程,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最后两句“从军无宿例,空想夜风吹”则通过对比从军生活的无规律和空想夜晚风吹芦苇的情景,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芦苇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戛戛复差差,一丛千万枝:首句通过“戛戛复差差”形容芦苇丛生,枝条交错的样子,给人以繁茂的感觉。“一丛千万枝”则进一步强调了芦苇的繁茂程度。
-
格如僧住处,栽得吏闲时:次句通过比喻,将芦苇丛比作僧侣的住处,暗示了其清幽宁静的氛围。“栽得吏闲时”则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栽种芦苇的闲适心情。
-
笋自厅中出,根从府外移:第三句通过“笋自厅中出”和“根从府外移”的对比,展现了芦苇从生长到移植的过程,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
从军无宿例,空想夜风吹:最后两句通过对比从军生活的无规律和空想夜晚风吹芦苇的情景,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格如僧住处”通过比喻,将芦苇丛比作僧侣的住处,增强了诗歌的意象感。
- 对比:“笋自厅中出,根从府外移”通过对比,展现了芦苇从生长到移植的过程,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芦苇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苇: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戛戛复差差”和“一丛千万枝”描绘了芦苇的繁茂景象,通过“格如僧住处”和“笋自厅中出,根从府外移”展现了芦苇的清幽和生长过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格如僧住处”中的“格”指的是什么? A. 格局 B. 风格 C. 格式 D. 格调
-
诗中“笋自厅中出”中的“笋”指的是什么? A. 竹笋 B. 芦苇的嫩芽 C. 树苗 D. 草芽
-
诗中“从军无宿例”中的“宿例”指的是什么? A. 固定的例行公事 B. 宿命 C. 宿怨 D. 宿愿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薛能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这首诗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多首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可以作为学习唐代诗歌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