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忆玉箫
作者: 韦皋 〔唐代〕
原文展示:
黄雀衔来已数春,
别时留解赠佳人。
长江不见鱼书至,
为遣相思梦入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因离别而生的思念之情。黄雀衔来已经数个春天,分别时留下的赠言仍在心间。长江的彼岸再也看不到寄来的鱼书,为了排遣思念之情,梦中却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秦地。
注释:
- 黄雀: 一种鸟,常用来象征思念。
- 鱼书: 以鱼为信物,古人常用鱼作为书信的载体。
- 秦: 指的是古代的秦国,后引申为长安,即今陕西省的西安,常被用来代表思念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皋,唐代诗人,字子美,号梅溪,生卒年不详。其诗风格清新,常表现离愁别绪,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离别之时,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在当时,唐代社会风气开放,诗人们常以个人情感为题材,反映出社会的多元与复杂。
诗歌鉴赏:
《忆玉箫》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佳人的深切思念。开头以“黄雀衔来已数春”引入,黄雀的意象既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这里的“数春”不仅表示时间的延续,也体现了思念的深重。接着“别时留解赠佳人”表明离别时的情景,赠言成为了他们情感的寄托,表现出对佳人的深情厚谊。
而“长江不见鱼书至”则转向了现实的无奈,长江作为自然的象征,寓意着距离的遥远和沟通的阻隔。鱼书的缺失,象征着信息的断绝,使得思念愈加沉重。最后一句“为遣相思梦入秦”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梦境成为了他逃避现实的寄托,尽管身处现实的无奈中,梦想却让他能在无形中与爱人相聚。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情感的深邃,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黄雀衔来已数春: 黄雀带来了春天的消息,暗示离别已久。
- 别时留解赠佳人: 分别时留给佳人的赠言,表明对她的思念。
- 长江不见鱼书至: 长江水流不息,但却收不到鱼书,象征信息的缺失。
- 为遣相思梦入秦: 为了排遣思念,梦中却不知不觉回到秦地,隐含对故土的眷恋。
-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黄雀”与“鱼书”比喻思念与沟通。
- 拟人: “黄雀衔来”赋予了鸟类人性化的行为。
- 对仗: 如“别时留解赠佳人”与“长江不见鱼书至”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思念与无奈,表现了人在异地对亲人的深情牵挂,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爱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黄雀: 象征思念与春天,带来希望。
- 鱼书: 代表通信的方式,象征情感的联系。
- 长江: 自然的象征,代表距离与阻隔。
- 秦: 代表梦中的归属与思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雀”主要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思念
C. 希望
D. 友情 -
“鱼书”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A. 信件
B. 书本
C. 音乐
D. 食物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自然景色
B. 离愁别绪
C. 战争
D. 友谊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对国家与爱情的思念。
- 《静夜思》: 李白的经典之作,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长恨歌》: 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爱情的悲欢离合,和《忆玉箫》一样,展现了深情的思念。
解读: 两首诗都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共鸣,描绘了人对爱情的向往与思念,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细腻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