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

时间: 2025-01-26 03:28:57

空留遗像在凌烟,谁继堂堂命世贤。

将相位高三十载,风云道合一千年。

霖收傅说岩前雨,石陨娲皇补後天。

见说吾君举哀处,重瞳挥酒泪潺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留遗像在凌烟,谁继堂堂命世贤。
将相位高三十载,风云道合一千年。
霖收傅说岩前雨,石陨娲皇补後天。
见说吾君举哀处,重瞳挥酒泪潺湲。

白话文翻译

这位贤者的遗像仍然挂在高处,谁能接替他这样伟大的贤才呢?
他在相位上高耸三十年,风云际会已历千年。
如同雨水汇聚在傅说的岩前,石头陨落后嫦娥补天。
听说我君在悲痛之地,重瞳饮酒泪水如流。

注释

字词注释

  • 凌烟:高处,指高悬的画像。
  • 堂堂:形容气势磅礴、宏伟。
  • 将相:指宰相和将领。
  • 霖收:指久雨后汇聚的水。
  • 傅说:指古代贤者傅说,曾辅佐帝王。
  • 石陨:指石头的落下,形容灾难。
  • 重瞳:重瞳是指一种传说中的人,能看见许多事物。

典故解析

  • 傅说:春秋时期的贤者,曾任商朝的宰相,象征着杰出的政治家。
  • 娲皇:传说中的女神,补天的事迹代表着修复不足与灾难的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1048年-1115年),字子华,号介甫,宋代诗人、政治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他的诗作多以抒情和纪实相结合,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追封魏国公的背景下,表达了对这位贤者的追思与哀悼。诗中通过典故和比喻,表现了对古代政治家傅说的崇敬,以及对贤者离世的惋惜,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认知和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贤者的敬仰与悲痛的情感。首句“空留遗像在凌烟”以遗像为切入点,引出对已故贤者的怀念;紧接着的“谁继堂堂命世贤”则表达了对后继者的期盼与无奈,令人感到一种时光不再的惆怅。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展现了贤者的卓越与成就,“将相位高三十载”暗示其在位时间之长,辉煌的历史与风云变幻的时局形成鲜明对比;而“霖收傅说岩前雨”则将古代贤者的形象与自然现象结合,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转向对当代君主的悲痛,重瞳挥酒泪潺湲,既是对贤者的哀悼,也是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情感深邃而复杂。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层次丰富,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空留遗像在凌烟:贤者的遗像高悬,象征着其伟大的成就。
  2. 谁继堂堂命世贤:对未来继任者的惋惜与期待。
  3. 将相位高三十载:强调这位贤者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4. 风云道合一千年:指历史的变迁与人物的交织,暗示其影响深远。
  5. 霖收傅说岩前雨:用自然景象比喻贤者的智慧与影响。
  6. 石陨娲皇补後天:通过神话传说表达对灾难的修复与期待。
  7. 见说吾君举哀处:转折,提到当代统治者的哀悼。
  8. 重瞳挥酒泪潺湲:情感的抒发,表达对贤者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贤者的影响比作自然现象,增强诗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典故运用:借用历史人物和事件,使诗歌内容更为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已故贤者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实的忧虑,同时反映了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与担忧,情感深沉而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遗像:象征历史的记忆与传承。
  • 堂堂:代表伟大的气势与成就。
  • 风云:象征历史变迁与政治局势。
  • :雨水象征着滋润与恩泽。
  • 石陨:象征着灾难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傅说”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历史贤者
    C. 一位将军
    D. 一位商人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恐惧
    C. 怀念与惋惜
    D. 愤怒

  3. “重瞳挥酒泪潺湲”中“重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酒
    B. 一种人
    C. 一种神兽
    D. 一位贤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同样通过历史反思,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 李白《将进酒》:以酒表达情感,反映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王禹偁的《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与杜甫的《兵车行》均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与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两者在情感上都表现出对逝去岁月的惋惜,但王禹偁更侧重于对贤者的怀念,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