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汉武本纪》

时间: 2025-01-26 01:56:44

羽檄频年出凤台,边云漠漠战魂哀。

可怜抛尽沙场骨,不换单于寸土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羽檄频年出凤台,
边云漠漠战魂哀。
可怜抛尽沙场骨,
不换单于寸土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连续多年从凤台发出的军令,战场上的哀伤弥漫在边疆的天空。可怜那些为国捐躯的士兵,他们抛弃了自己的骨骸,却换不来敌人一寸土地。

注释:

  • 羽檄:古代用羽毛制成的信件,指军事文书或命令。
  • 凤台:古代指的是发号施令的地方。
  • 边云:指边疆的云彩,这里有延伸的意象,暗示战争的氛围。
  • 战魂:指战士的灵魂,这里表现出士兵们的悲壮和哀伤。
  • 沙场:战场,指战斗的地方。
  • 单于:匈奴的称号,指代敌人。

典故解析:

“羽檄”出自古代军事文化的背景,表明战争的频繁与紧迫。凤台是古代发号施令的地方,常用来象征权威和决策。诗中提到的“单于”,则是历史上对匈奴统治者的称呼,反映了汉朝与匈奴的长期对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奭,清代诗人,善于描写历史和战争,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思考。他的诗风多以悲壮、激昂为主,常通过历史题材反映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事多艰的时期,徐奭以汉武帝时期的战争为题材,表达了对士兵牺牲与国家利益的思考,反映出对历史的沉重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沉郁的情感和悲壮的氛围,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无奈。开篇用“羽檄频年出凤台”引入,展示了战争的频繁与紧迫,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接着,诗人描绘了边疆的景象,“边云漠漠战魂哀”,此处的“边云”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战斗背景的映衬,暗示士兵的悲惨命运和对家国的忠诚。

中间的“可怜抛尽沙场骨”更是点明了士兵们为国捐躯的悲壮,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悲哀。最后一句“不换单于寸土来”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士兵们的牺牲换不来一寸土地的无奈与绝望,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命运的悲剧。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思考,令人深思。徐奭通过对战争的描绘,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人性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羽檄频年出凤台:频繁的军事命令从凤台发出,暗示战争不断。
  2. 边云漠漠战魂哀:边疆的云层中弥漫着悲哀的战士灵魂,生动表现出战争的惨烈。
  3. 可怜抛尽沙场骨:士兵们在战场上牺牲,骨骸无人问津,突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4. 不换单于寸土来:为了国家和土地,士兵们却得不到任何回报,表达了对战争结果的失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羽檄”与“边云”,“沙场”与“寸土”,构成了整首诗的对称美。
  • 比喻:将战争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情感的冲击。
  • 夸张:表达士兵牺牲的惨痛,突显战争的残酷。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深入探讨了牺牲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士兵命运的同情与对战争现实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檄:象征着军事的号召与命令。
  • 边云:代表着战斗的环境与哀伤的氛围。
  • 沙场:象征着战斗与牺牲的地方。
  • 单于:代表着战争的敌人,象征着外敌的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羽檄”指的是什么? A. 古代信件
    B. 军事命令
    C. 诗歌
    D. 边疆

  2. “战魂”在诗中表达了什么? A. 战士的灵魂
    B. 战争的胜利
    C. 战争的庆祝
    D. 休战的希望

  3. 诗中提到的“单于”指的是谁? A. 汉朝皇帝
    B. 战士
    C. 匈奴统治者
    D. 民族英雄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兵车行》杜甫
  • 《从军行》王昌龄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战争的苦痛与国家的忧虑,呈现出悲惨的历史背景。
  • 《兵车行》:通过描绘士兵与百姓的苦难,展现战争对社会的影响,与徐奭的思考相呼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历史与诗歌的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