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常杨公还南京次韵》

时间: 2025-01-26 04:04:26

菊花时节共登台,南寺曾为北客陪。

醉后音书难屡寄,别来诗卷定频开。

吴船最稳才经月,燕酒虽醨亦满杯。

今日送君如送我,可能无意暂徘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菊花时节共登台,南寺曾为北客陪。醉后音书难屡寄,别来诗卷定频开。吴船最稳才经月,燕酒虽醨亦满杯。今日送君如送我,可能无意暂徘徊。

白话文翻译:

在菊花盛开的季节,我们一起登上高台,南寺曾经陪伴我这位北方的客人。醉酒后,音信难以频繁寄出,离别后,诗卷必定频繁翻开。吴地的船只最为平稳,才经历了一个月,燕地的酒虽然淡薄,也满满一杯。今天送别你,就像送别我自己,可能无意中暂时徘徊。

注释:

  • 菊花时节:指秋季,菊花盛开的季节。
  • 南寺:指南方的寺庙。
  • 北客:指作者自己,因为作者是北方人。
  • 音书:指书信。
  • 诗卷:指诗集或写诗的卷轴。
  • 吴船:指吴地的船只,吴地即今江苏一带。
  • 燕酒:指燕地的酒,燕地即今河北一带。
  • 醨:淡薄的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是明代中期的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诗是他在送别友人杨太常返回南京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杨太常返回南京时,李东阳为其送行而作。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菊花时节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共登高台的情景,通过对南寺、音书、诗卷、吴船、燕酒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今日送君如送我”一句,巧妙地将送别之情与自我感受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李东阳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菊花时节共登台:以菊花盛开的秋季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共同登高的情景。
  2. 南寺曾为北客陪:南寺曾经陪伴作者这位北方的客人,表达了作者对南寺的怀念。
  3. 醉后音书难屡寄:醉酒后,书信难以频繁寄出,暗示了作者与友人的通信不便。
  4. 别来诗卷定频开:离别后,诗卷必定频繁翻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5. 吴船最稳才经月:吴地的船只最为平稳,才经历了一个月,暗示了友人旅途的顺利。
  6. 燕酒虽醨亦满杯:燕地的酒虽然淡薄,也满满一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
  7. 今日送君如送我:今天送别你,就像送别我自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8. 可能无意暂徘徊:可能无意中暂时徘徊,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今日送君如送我”,将送别友人比作送别自己,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菊花时节”与“南寺曾为”,“醉后音书”与“别来诗卷”,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与思念。通过对菊花时节、南寺、音书、诗卷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时节:秋季的象征,寓意着丰收和离别。
  • 南寺:南方的寺庙,象征着宁静和怀念。
  • 音书:书信,象征着交流和思念。
  • 诗卷:诗集或写诗的卷轴,象征着文学和情感的寄托。
  • 吴船:吴地的船只,象征着旅途和顺利。
  • 燕酒:燕地的酒,象征着祝福和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菊花时节”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南寺曾为北客陪”中的“北客”指的是谁? A. 杨太常 B. 李东阳 C. 其他友人 D. 不确定
  3. “今日送君如送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无奈 B. 喜悦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王维《送别》: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离别的哀愁。

诗词对比:

  • 李东阳《送太常杨公还南京次韵》与王维《送别》:两首诗都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但李东阳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明代文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