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梅 其一
作者: 方岳 〔宋代〕
苍烟乔木野人家,数掩山篱一径斜。
此老不知何面目,只将空手对梅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家,周围是苍茫的烟雾和高大的树木,山篱笆的缝隙中只露出一条斜斜的小路。诗中说,这位老人似乎不知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只是空手面对着梅花,显得有些迷茫。
注释:
- 苍烟:指苍茫的烟雾,形容远处的景色朦胧。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数掩:几处被掩盖,指隐蔽的地方。
- 山篱:山间的篱笆,以界定田地或居所。
- 一径斜:一条斜斜的小路。
- 此老:指老者,可能是诗人自喻。
- 何面目:形容不知自己是什么样子。
- 空手:手中无物,表示无所依靠或无所作为。
典故解析:
“此老不知何面目”可能引申出对自我认知的迷茫感,与道教文化中“无为”的思想有一定关联,强调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德润,号山人,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方岳隐居山林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方岳的《观梅 其一》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图景,诗中所描绘的环境既有苍烟密林的朦胧之美,又有梅花的独特韵味。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幽深的氛围,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沉思。诗中“此老不知何面目”的句子,深刻揭示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迷惘与敬畏,传达出一种对自我认知的探寻。这种自我反思的情感,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风景描写,更深化了其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烟乔木野人家:描绘出一种隐蔽的生活环境,苍烟弥漫,树木高耸,给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
- 数掩山篱一径斜:山篱隐现,斜路蜿蜒,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仿佛在引导读者走入这幅山水画中。
- 此老不知何面目:诗人自喻为“此老”,表达了对身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 只将空手对梅花:表现了诗人面对梅花时的无助与空虚,暗示了对美的向往与无法触及的遗憾。
修辞手法:
- 对偶:如“苍烟乔木,数掩山篱”,形成对称之美。
- 比喻:用“此老”比喻诗人,表现孤独与迷茫。
- 意象:梅花作为主要意象,象征着高洁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身份的迷惘,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与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 苍烟:营造出一种神秘的空间感,暗示人世的渺小。
- 乔木:象征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苍烟”的意思是什么?
- A. 清晰的景色
- B. 朦胧的烟雾
- C. 高大的树木
- D. 明亮的天空
-
诗人面对梅花时的状态是?
- A. 兴奋
- B. 迷茫
- C. 快乐
- D. 忧伤
-
“此老”在诗中指的是谁?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自己
- C. 一位隐士
- D. 画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春日偶成》(朱熹)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以梅花为主题,但更强调梅花的坚韧与独立,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
- 朱熹的《春日偶成》:通过春天的气息表现人对自然的感悟,与方岳的隐逸情怀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方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