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访泉於期师,得周氏泉,为赋)》
时间: 2025-01-26 06:1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访泉於期师,得周氏泉,为赋)》
作者:辛弃疾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
孤负平生弄泉手。
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
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
何似生前一杯酒。
便此地结吾庐,
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且归去父老约重来,
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
白话文翻译:
飞流的水从万壑奔腾而下,与千座岩石争奇斗艳。
我辜负了自己一生的弄泉技艺。
感叹着轻薄的衣衫与短帽,世间的红尘纷扰,
然而我仍然自得其乐,沧浪之水依然可以洗净我的头发。
人生在世,乐在当下,身后留名又如何,
不如生前能喝一杯酒。
就在这里我打算建一间小屋,
等待像陶渊明那样的人,将五棵柳树种在门前。
且回去告诉父老,约定再来,
问这如青山般的景色,定能再重来吗?
注释:
- 飞流万壑:形容水流急,声势浩荡。
- 孤负:辜负,失去。
- 弄泉手:指擅长于玩水、嬉水的人。
- 轻衫短帽:穿着简单的衣服,体现了诗人的洒脱。
- 濯发沧浪:洗头于沧浪之水,象征清洗心灵。
- 身后虚名:指名声、名望,暗示对名利的淡泊。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隐士,崇尚自然生活。
- 五柳:陶渊明所种植的五棵柳树,象征隐逸与田园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抗金将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充满了爱国情怀。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辛弃疾晚年,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红尘名利的厌倦。
诗歌鉴赏:
《洞仙歌》以其清新的意境和豪放的情感,展示了辛弃疾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中通过描绘飞流的泉水与千岩秀丽的自然景观,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流露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人生在世,享乐当下才是最重要的,身后的虚名又有什么用呢?他选择在这美丽的地方安居,期待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生活,种植五柳,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漠。
此外,诗中反复提到的“青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心灵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归宿和宁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词在节奏上流畅自然,情感上真挚深邃,体现了辛弃疾作为词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表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美。
- 孤负平生弄泉手:表达了对自己才能被埋没的无奈。
- 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强调享乐与名声的对比。
- 便此地结吾庐:表达了在此安居的愿望。
- 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渴望像陶渊明一样过隐逸生活。
- 且归去父老约重来:希望能再次回到这个美丽的地方。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流”喻指生命的奔腾与激情。
- 排比:如“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增强了语气的坚定。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结构上也体现了对仗的美感。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名利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飞流:象征生命的奔放与激情。
- 青山: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归宿。
- 五柳:象征隐逸与田园生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辛弃疾在《洞仙歌》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向往隐逸生活
- c) 对社会的不满
- d) 追求权力
-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谁?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白居易
- d) 杜甫
-
哪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红尘的反思?
- a) 飞流万壑
- b) 身后虚名
- c) 便此地结吾庐
- d) 几许红尘
答案:
- b) 向往隐逸生活
- b) 陶渊明
- b) 身后虚名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洞仙歌》与陶渊明的《饮酒》在主题上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辛弃疾更加强调对名利的淡漠,而陶渊明则着重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陶渊明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