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滩》
时间: 2025-01-27 03:33: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滩嶅嶅,小滩嘈嘈。
石芒荦荦容刀,崩洪斗落与石鏖。
风声悲壮波声豪,势如万马之奔群熊之嗥。
并船欲上牵縴牢,浪头卷过船头刘。
篙工翻身齐刺篙,蹈桅倒挂如飞猱。
跻攀分寸相呼号,一落百尺争秋毫。
呜呼行路难如此,若此出俗无波涛。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大滩和小滩的景象。大滩的水流湍急,小滩的水声嘈杂。岩石险峻,水流如刀般锋利,洪水与石头激烈碰撞。风声悲壮,波涛汹涌,声势如同万马奔腾,或像群熊咆哮。船只想要靠岸,缆绳却牢牢牵住,浪头卷过船头。浆工翻身齐心划桨,像猴子一样倒挂在桅杆上。大家互相呼喊,攀爬的瞬间,仿佛从高处跌落,令人惊心动魄。唉,行路如此艰难,如果不是在世俗之中,何至于此波涛汹涌?
注释:
- 嶅嶅:形容水流湍急的样子。
- 嘈嘈:水声嘈杂的样子。
- 芒荦荦:形容岩石尖锐、险峻。
- 崩洪斗落:形容洪水如斗般倾泻而下。
- 波声豪:波涛声壮丽有气势。
- 万马奔:比喻声势浩大。
- 蹈桅:指船工在桅杆上或船上工作的情景。
- 秋毫:比喻微小的东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仲仁,号山人,宋代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以诗见长,尤其擅长描绘山水和航海的壮丽场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方岳出行时,描述了他在航行过程中遭遇的艰难险阻,反映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诗歌鉴赏:
《拔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类搏斗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与感悟。诗中通过对江河滩涂的生动描写,表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开篇的“大滩嶅嶅,小滩嘈嘈”便迅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场景中,伴随着石头与洪水的碰撞声,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风吹浪打的气势。接着,诗人以“万马之奔、群熊之嗥”来形容波涛的声势,生动地传达出自然的威严和力量。
在描写船工们的拼搏时,诗中“篙工翻身齐刺篙”的描写,既展示了人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斗争。最后的“呜呼行路难如此”一语,流露出诗人对人生艰难的感慨,强调了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无力与渺小。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更在情感上深刻,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滩嶅嶅:描写大滩水流急的景象。
- 小滩嘈嘈:小滩水声嘈杂,形成对比。
- 石芒荦荦容刀:岩石尖锐,水流如刀。
- 崩洪斗落与石鏖:形容洪水猛烈撞击岩石。
- 风声悲壮波声豪:风的声音悲壮,波涛的声音豪迈。
- 势如万马之奔群熊之嗥:形容声势浩大,震撼人心。
- 并船欲上牵縴牢:船只想靠岸,却被缆绳束缚。
- 浪头卷过船头刘:浪头卷过船头,情景危急。
- 篙工翻身齐刺篙:船工齐心协力划桨。
- 蹈桅倒挂如飞猱:形容船工在桅杆上灵活的姿态。
- 跻攀分寸相呼号:船工们在狭窄地方互相呼喊。
- 一落百尺争秋毫:一旦掉落,损失极大。
- 呜呼行路难如此:感叹行路之艰难。
- 若此出俗无波涛:若能超越世俗,何以至此波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涛比作万马奔腾,增强气势。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添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人类在艰难环境中的坚持,以及对人生路途的感慨,结尾处引出对世俗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滩、小滩: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洪水、石头:代表着自然与人类的冲突。
- 船工:象征着人类在困境中拼搏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大滩嶅嶅”形容的是哪个方面的景象?
- A. 风景如画
- B. 水流湍急
- C. 天空晴朗
- 答案:B
-
“呜呼行路难如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愉快
- B. 失落
- C. 感慨
- 答案:C
-
诗中提到的“篙工”的动作是?
- A. 睡觉
- B. 划桨
- C. 休息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方岳的《拔滩》与李白的《庐山谣》,两首诗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斗争,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