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隆平侯张公宣城伯卫公游灵应观》
时间: 2025-01-11 14:00: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有天高岂易攀,珠宫元不隔人寰。
潭龙抱雾晴犹黑,庭鹤梳风午正閒。
过岭松声闻淅沥,卷帘山色见孱颜。
青童两两清如玉,缓听仙歌满树间。
白话文翻译
小有天的高处岂是容易攀登的,珍珠般的宫殿原本并不隔绝人间。
潭中的龙在雾中抱拥,晴天也显得阴暗,庭院中的鹤在风中梳理羽毛,正午时分显得悠闲。
翻过山岭,松树的声音听起来像是淅沥的雨声,卷起帘子,山色显得苍翠而模糊。
清秀的少年们两两成对,清澈如玉,缓缓地听着满树间的仙歌。
注释
- 小有天:指道教中的仙境,比喻高不可攀的地方。
- 珠宫:指华丽的宫殿,这里比喻灵应观的建筑。
- 潭龙抱雾:形容潭中的龙在雾中显得神秘。
- 庭鹤梳风:形容庭院中的鹤在风中优雅地梳理羽毛。
- 淅沥:形容雨声或风吹树叶的声音。
- 孱颜:形容山色苍翠而模糊。
- 青童:指年轻的道士或仙童。
- 仙歌:指道教中的仙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影响颇大。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东阳与隆平侯张公、宣城伯卫公游灵应观时所作。灵应观是明代的一处道教圣地,诗中描绘了观中的景物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应观的神秘与宁静。首联以“小有天”和“珠宫”开篇,既表达了仙境的高远,又暗示了人间的亲近。颔联和颈联通过对“潭龙”、“庭鹤”、“松声”、“山色”的描绘,展现了观中的自然景观和宁静氛围。尾联则通过“青童”和“仙歌”的意象,传达了道教文化的清雅和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有天高岂易攀:以“小有天”比喻仙境的高远,表达了仙境难以企及的意境。
- 珠宫元不隔人寰:用“珠宫”比喻灵应观的华丽,同时强调仙境与人间并不隔绝。
- 潭龙抱雾晴犹黑:通过“潭龙抱雾”的意象,描绘了潭中的龙在雾中显得神秘而阴暗。
- 庭鹤梳风午正閒:以“庭鹤梳风”形容庭院中的鹤在风中优雅地梳理羽毛,展现了宁静的氛围。
- 过岭松声闻淅沥:用“淅沥”形容松声,传达了山间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 卷帘山色见孱颜:通过“卷帘”和“孱颜”的描绘,展现了山色的苍翠和模糊。
- 青童两两清如玉:以“青童”比喻年轻的道士,形容他们的清秀和纯洁。
- 缓听仙歌满树间:通过“仙歌”的意象,传达了道教文化的清雅和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小有天”比喻仙境,“珠宫”比喻灵应观。
- 拟人:如“潭龙抱雾”、“庭鹤梳风”。
- 对仗:如“潭龙抱雾晴犹黑,庭鹤梳风午正閒”。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灵应观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赞美,体现了对自然和超脱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有天:仙境的高远。
- 珠宫:华丽的宫殿。
- 潭龙抱雾:神秘的龙。
- 庭鹤梳风:优雅的鹤。
- 淅沥:自然的和谐。
- 孱颜:苍翠的山色。
- 青童:清秀的少年。
- 仙歌:清雅的道教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小有天”比喻什么? A. 仙境 B. 人间 C. 宫殿 D. 山岭
-
“潭龙抱雾晴犹黑”中的“潭龙”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龙 B. 神秘的意象 C. 潭中的鱼 D. 潭边的树
-
诗中的“青童”指的是什么? A. 年轻的道士 B. 青色的童子 C. 青色的石头 D. 青色的山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与本诗的仙境描绘有相似之处。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体现了对自然和超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本诗在描绘自然景观和仙境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而本诗更加细腻。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本诗在表达对自然和超脱生活的向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诗更加淡泊,而本诗更加清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明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 《中国道教文化》:可以深入了解道教文化的内涵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