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索粉》
时间: 2025-01-26 06:09: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剔银灯•索粉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记得柳堤初饯。春风省送莲花艳。汤饼亲餐,香巾拭汗,妾面何如郎面。
别来瘦减。更难入萧郎青眼。仙的匀来深浅。还羞把轻罗微掩。
一捻粉丸,数匙榴汁,索补芙蓉双脸。盈盈小靥。才称得朱樱一点。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在柳堤边第一次送别时,春风轻拂,送来的莲花是那么娇艳。那时我们亲自做汤饼,香巾拭去额头的汗水,我的脸色怎么能比得上你的英俊面容呢?
自从分别后我变得消瘦,难以再入你的眼帘。我的肌肤也不再如仙子般匀称,甚至连轻罗的遮掩都让我感到羞愧。
我用手指捻了一些粉末,调了几匙榴汁,想要修补我那如芙蓉般的双颊。看我那盈盈的小脸,才勉强显出朱樱般的一点红润。
注释:
- 柳堤:柳树的堤岸,象征春天和离别的场所。
- 汤饼:一种食物,亲密的象征。
- 妾:指女性自称,表现出柔弱与依赖。
- 萧郎:指心上人,表现对其的思念。
- 仙的匀来深浅:指肌肤的细腻和肤色的均匀。
- 榴汁:石榴汁,象征红润的脸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以宁是明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诗词文化的时代。她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女性情感的独特视角。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春天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美丽容颜的追求,反映出女性在感情中的脆弱与细腻。
诗歌鉴赏:
《剔银灯•索粉》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和生动意象的词作。作者通过描绘送别时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哀愁。开头提到的“柳堤”和“莲花”,不仅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感。词中“汤饼亲餐”的细节,表现了情感的亲密,而“妾面何如郎面”的自卑则透露出女性对自身外貌的敏感与不安。
随着离别的时间推移,作者的心情愈加沉重,“别来瘦减”的自我反思,不仅表现出对心上人的思念,也反映了女性在爱情中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接下来的意象“仙的匀来深浅”,则展现了她对自身美丽的渴望,却因羞愧而无所适从。
最后,作者用“粉丸”和“榴汁”来修饰自己的面容,既是对美的追求,也是对内心不安的抚慰。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深刻,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复杂的心理状态,是对爱情和美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得柳堤初饯:回忆起在柳树旁的初次送别,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
- 春风省送莲花艳:春风轻抚中送来的莲花娇艳,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 汤饼亲餐,香巾拭汗:亲密的饮食场景,表现出温暖与关怀。
- 妾面何如郎面:自卑的情感,反映出对心上人美貌的羡慕。
- 别来瘦减:分别后愈发消瘦,表达了思念的苦楚。
- 更难入萧郎青眼:对心上人关注的渴望与难以实现的失落感。
- 仙的匀来深浅:对自身美丽的严苛要求,充满期待和羞愧。
- 一捻粉丸,数匙榴汁:美的修饰手法,表现出对美丽的渴望与努力。
- 盈盈小靥:小巧的脸颊,强调女性的娇美。
- 才称得朱樱一点:勉强展现出红润,表现出对美的追求仍在继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妾面何如郎面”,用面容比喻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汤饼亲餐,香巾拭汗”,整齐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省送”之意,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及对自身美丽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离别带来的孤独与自卑情感。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广泛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堤:春天与离别的象征。
- 莲花:美丽与纯洁的象征。
- 汤饼:亲密与温暖的象征。
- 榴汁:青春与美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清照
- B. 白居易
- C. 董以宁
- D. 苏轼
-
诗中提到的“汤饼”象征了什么?
- A. 友情
- B. 亲密
- C. 离别
- D. 快乐
-
词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以上都是
答案:
- C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女性内心的细腻情感。
- 温庭筠《更漏子》:探索了爱情与离别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董以宁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现了女性情感,但董以宁更侧重于外貌与自我价值的反思,李清照则更关注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欣赏》
- 《文学的女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