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闻雁》
时间: 2025-01-11 21:50: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漂泊天涯怎了。秋雨秋风偏早。中泽频年,上林何处,忍再重提泥爪。声声云表。还突过蝉哀蛩悄。肯替稻梁计较。海思云愁多少。题字皆残,挥先亦涩,试问和谁吟眺。如何是好。听鹃后添番烦恼。
白话文翻译:
在远方漂泊的我,该如何是好?秋雨和秋风来得太早了。多年在这片平原,不知上林的美景在哪里,怎能忍心再提及那泥泞的爪痕?一声声在云端传来。蝉鸣和蟋蟀的哀鸣在耳边轻轻响起。是否还在为那稻谷和粮食计较?我心中有多少对海的思念与愁苦?字句已经残缺,挥毫时也显得生涩,不知该和谁一起吟唱观景?这该如何是好?听了杜鹃的鸣叫,心中的烦恼又添了许多。
注释:
- 漂泊:指在外流浪,生活不稳定。
- 天涯:远方,指遥远的地方。
- 偏早:早得出乎意料。
- 中泽:指广阔的平原。
- 上林:古代著名的山林,象征美好与宁静。
- 泥爪:象征艰难与困扰。
- 声声云表:指声音在云端回荡。
- 稻梁:稻谷和粮食,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
- 海思云愁:对大海的思念与愁绪。
- 题字皆残:写下的字迹已模糊不清。
- 试问和谁吟眺:询问与谁一起欣赏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章钰,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事情感为主题,语言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漂泊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剔银灯·闻雁》描绘了诗人在秋雨秋风中孤独漂泊的情景,秋天的到来让他倍感无奈,内心的愁绪愈发沉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诗人善于用意象,秋雨、云声、蝉鸣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景图,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好的氛围。
特别是“声声云表”一句,意象朦胧而意味深远,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孤独与思念。诗中反复提及的“稻梁”和“海思”,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是对精神世界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真挚流露。
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漂泊天涯怎了”:表达漂泊者的无助与迷茫。
- “秋雨秋风偏早”:秋天的到来让人感到意外与不适。
- “中泽频年,上林何处”: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景象的向往。
- “忍再重提泥爪”:不愿再提及过去的困扰与痛苦。
- “声声云表”:仿佛听到自然间的回声,增添孤独感。
- “肯替稻梁计较”:对生活的基本需求的无奈与焦虑。
- “海思云愁多少”:对远方的思念与愁苦。
- “题字皆残,挥先亦涩”:表达创作时的艰难与心情的沉重。
- “试问和谁吟眺”:对伴侣的渴望与孤独的感叹。
- “如何是好”:直接表达内心的困惑与无奈。
- “听鹃后添番烦恼”:暗示听到杜鹃鸣叫后心中烦恼加重。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秋雨秋风”形成对比,突显季节变化的情感冲击。
- 意象的运用使诗歌生动形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 漂泊: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 秋雨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带来内心的感伤。
- 稻梁: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反映出对物质生活的关注。
- 云、蝉、杜鹃:自然元素的运用,增加诗歌的层次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泥爪”象征什么? A. 美好生活 B. 艰难与困扰 C. 自然景象
- 答案:B
-
“海思云愁”中的“海”主要指什么? A. 大海 B. 思乡之情 C. 生活的烦恼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秋雨秋风”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温暖 B. 无奈与感伤 C. 欢乐
- 答案:B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章钰研究》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诗词对比:
- 章钰《剔银灯·闻雁》 vs.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外漂泊时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但章钰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而杜甫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亲人的忧虑与思念。章钰的语言细腻而含蓄,杜甫则更为直白,情感更为激烈。
总结:
《剔银灯·闻雁》不仅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对人生命运深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