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
时间: 2025-05-18 06:18: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
常建 〔唐代〕
夕映翠山深,馀晖在龙窟。
扁舟沧浪意,澹澹花影没。
西浮入天色,南望对云阙。
因忆莓苔峰,初阳濯玄发。
泉萝两幽映,松鹤间清越。
碧海莹子神,玉膏泽人骨。
忽然为枯木,微兴遂如兀。
应寂中有天,明心外无物。
环回从所泛,夜静犹不歇。
澹然意无限,身与波上月。
白话文翻译:
夕阳映照着深翠的山峦,余晖洒落在龙窟中。
小舟在浩荡的水面上漂浮,轻柔的花影渐渐消失。
向西飘荡,进入了天色;向南望去,对着云端的宫阙。
因而想起莓苔峰,初阳光照耀着我的黑发。
泉水与藤萝在幽静中映衬,松树与仙鹤间清音悠扬。
碧海如同神灵的光辉,玉液滋润着人间的骨骼。
忽然间变作枯木,微微的兴致随之消散。
在寂静中应有天空,明心之境外没有任何事物。
环游于所泛之地,夜静之中仍旧不曾停歇。
淡然的心意是无尽的,身体与波上的月光相依。
注释:
- 龙窟:指隐秘而幽静的洞穴,象征隐逸的生活。
- 扁舟:指小舟,常用来形容轻盈自在的旅行。
- 莓苔峰:指生长有莓苔的山峰,象征自然的纯净与雅致。
- 玉膏:比喻美好的事物,这里指代碧海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建(约730-790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隐逸的生活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富有哲理意蕴。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常建隐居于白龙窟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道教哲学的思考,寄托了对学道者的寄语。
诗歌鉴赏:
《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心灵感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夕阳、山水、舟行等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开篇的“夕映翠山深”展现了夕阳的美景,接下来的“馀晖在龙窟”则引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细腻的描写中,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中多次提到“澹澹”、“清越”等词汇,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宁静,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然与从容。尤其是在“应寂中有天,明心外无物”一句中,诗人通过对寂静的感悟,达到了心灵的明澈与自由,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道教理想生活的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夕映翠山深: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深邃的青山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氛围。
- 馀晖在龙窟:夕阳的光辉洒在幽静的龙窟,象征隐秘与宁静。
- 扁舟沧浪意:小舟漂浮在大海的波浪之中,表达了无拘无束的心态。
- 澹澹花影没:轻柔的花影随着水波逐渐消失,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西浮入天色:小舟向西漂去,渐渐融入了天边的色彩。
- 南望对云阙:向南望去,对面是高耸的云宫,展现了诗人的向往。
- 因忆莓苔峰:因而想起那生长着莓苔的山峰,唤起了对自然的记忆。
- 初阳濯玄发: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我的黑发,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泉萝两幽映:泉水与藤萝在幽静的环境中交相辉映,增添诗的意境。
- 松鹤间清越:松树和仙鹤之间的声音清澈悠扬,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碧海莹子神:碧海中闪耀着光辉,象征着神秘与美好。
- 玉膏泽人骨:玉膏般的水泽滋养着人间的生命,反映出自然的恩惠。
- 忽然为枯木:忽然间感到自己似乎变成了枯木,传达出对生命的感慨。
- 微兴遂如兀:微微的兴致随之消散,表明内心的恬淡。
- 应寂中有天:在寂静中应有广阔的天空,暗示心灵的开阔。
- 明心外无物:心灵明澈,外界无物,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
- 环回从所泛:在所泛之地环游,体现出自由的生活态度。
- 夜静犹不歇:夜晚宁静,但我的思绪仍然不曾停歇。
- 澹然意无限:内心的淡然意境是无尽的,反映出对生活的态度。
- 身与波上月:身体与波上的月光相依,象征着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修辞手法:
- 比喻:“碧海莹子神”中的“莹子”比喻海水的光辉,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体现对仗工整,增加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微兴遂如兀”将情感拟人化,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教理想的追求。在宁静的自然中,诗人领悟到心灵的自由和明澈,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窟:象征隐逸与内心的宁静。
- 扁舟: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莓苔峰:象征自然的纯净与高洁。
- 月:象征明亮与宁静,反映了人心的明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扁舟”指代什么? A. 大船
B. 小舟
C. 渔船
D. 战舰 -
诗中提到的“莓苔峰”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自然的纯净
C. 战斗的勇气
D. 人际的温暖 -
“应寂中有天”中“应”字的意思是? A. 应该
B. 似乎
C. 反应
D. 依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登鹳雀楼》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写自然与心境的关系,但更注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静夜思》:同样反映了对亲情的思念,但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常建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