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其九》

时间: 2025-01-27 04:07:50

伤离别。

西风卷地梧桐叶。

梧桐叶。

哀蛩啼露,孤鸿唳月。

居平只苦欢娱歇。

沈腰潘鬓堪愁绝。

堪愁绝。

沉沉梦境,迹痕都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其九
作者: 宁调元 〔清代〕

伤离别。西风卷地梧桐叶。
梧桐叶。哀蛩啼露,孤鸿唳月。
居平只苦欢娱歇。
沈腰潘鬓堪愁绝。
堪愁绝。沉沉梦境,迹痕都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西风卷起地上的梧桐叶,发出凄凉的声音。那梧桐叶在哀伤的秋虫鸣叫和孤雁在月下的哀鸣声中飘落。生活在平静中的我只苦于欢娱的停止。那沈腰潘鬓的美好形象如今令人愁绝。令人愁绝的是我在沉沉的梦境中,所有的痕迹都已消失。


注释:

  • 伤离别:伤感与别离。
  • 西风:指秋风,象征着凋零与离别。
  • 卷地:风吹起地上的梧桐叶。
  • 哀蛩:悲伤的蟋蟀鸣叫声。
  • 孤鸿:孤独的野鸭。
  • 唳月:在月亮下鸣叫。
  • 居平:安静的生活。
  • 欢娱歇:欢乐的时光已停止。
  • 沈腰潘鬓:指美丽的女子,沈腰指身材纤细,潘鬓指发鬓如潘安。
  • 沉沉梦境:深沉的梦境,暗示着逃避现实。
  • 迹痕都灭:所有的痕迹都消失不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宁调元(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词风清新脱俗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常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背景下,正值个人情感和社会变迁交织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意象表达对离别和孤独的感慨,反映出个体在大时代浪潮中的无奈与悲伤。


诗歌鉴赏:

《忆秦娥 其九》是一首充满浓厚离愁的词作,诗中通过西风、梧桐叶、秋虫和孤雁等意象,展现了离别的凄凉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开头的“伤离别”直白而有力,立刻将读者带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西风卷起梧桐叶,仿佛是将过去的一切都卷走,透露出一种无情的伤感。

接下来的描写中,哀蛩啼露和孤鸿唳月的意象交织,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这里的“哀”字更是增强了情感的深度,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居平只苦欢娱歇,意味着在平静的生活中,只有苦涩的回忆与欢愉的终结。

最后,诗人用“沉沉梦境,迹痕都灭”结束,显示出对现实的逃避和对往昔的无奈。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展现了宁调元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伤离别:直接表达诗人因离别而感到的伤痛。
  2. 西风卷地梧桐叶:描绘西风的瑟瑟声,象征秋天的到来和萧索。
  3. 哀蛩啼露:引入夜晚的孤寂,蟋蟀的鸣叫增添悲伤氛围。
  4. 孤鸿唳月:孤雁在月下的鸣叫,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5. 居平只苦欢娱歇:平静的日子只剩下苦涩的思绪,欢愉已不再。
  6. 沈腰潘鬓堪愁绝:美好的形象如今只让人感到无尽的愁苦。
  7. 堪愁绝:反复强调愁苦之深。
  8. 沉沉梦境,迹痕都灭:梦境中的迷失,现实中一切痕迹的消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鸿”比喻孤独的心境。
  • 拟人:西风、梧桐叶等自然事物被赋予了情感,使得意境更加深刻。
  • 对仗:如“沈腰潘鬓堪愁绝”,使得词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现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遭遇的无奈与悲伤,透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人事如梦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凋零与离别。
  • 梧桐叶:代表着秋天与孤独。
  • 蛩与鸿:分别代表悲伤的虫鸣与孤独的鸟鸣,互为呼应。
  • 梦境:反映出逃避现实的心理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西风卷地梧桐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离愁
    • C. 希望
  2. 填空题: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对___的思考。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孤鸿”象征着孤独的心境。 (对/错)

答案

  1. B
  2. 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宁调元的作品在情感上均表现出离愁,但李清照更注重于往日美好的追忆,而宁调元则强调了离别后的孤寂与无奈。
  •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通过音乐意象传达哀伤,但更侧重于叙述与表现个人命运的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李清照与宁调元的词风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