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玉》

时间: 2025-04-28 08:42:23

绿鬓衰,红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

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块玉
作者:马致远

绿鬓衰,红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
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如今我已青丝变白发,红颜也已褪色,羞于在华丽的画卷上描绘自己残破的容颜。故乡的风景依然如昔,三顷田,五亩宅,依然在那儿,真希望能回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鬓:指年轻时的黑发。
  • 红颜:指年轻时的美貌。
  • 尘容:指被世俗尘埃污染的容貌。
  • 麟台:古代传说中美好的地方,常用于形容富丽堂皇的场所。
  • 三顷田、五亩宅:表示作者故乡的土地面积。

典故解析:
“绿鬓”与“红颜”是描绘青春的常用意象,强调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年华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致远,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和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及对故乡的深情。

创作背景:
《四块玉》是马致远在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生命流逝的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归乡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四块玉》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人的衰老与对故乡的依恋。开头两句“绿鬓衰,红颜改”,以对比手法揭示了岁月的无情,令人感受到时光的飞逝和青春的流逝。作者以“羞把尘容画麟台”表达了对自我形象的自卑与不安,传达出一种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故园风景依然在”,则是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尽管自己已老去,但那片熟悉的土地依然存在,给人一种温暖的归属感。这种对故乡的思念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向往,更是一种对人生理想与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在情感上具有很强的共鸣,流露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和对家乡的热爱,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乡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鬓衰:青丝已变白发,象征着衰老。
  • 红颜改:年轻的美貌已不再,反映了对青春的怀念。
  • 羞把尘容画麟台:因为容貌不再美丽而感到羞愧,不愿在美丽的画卷上留影。
  • 故园风景依然在:尽管自己已老去,故乡的美景却依旧存在。
  • 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对故乡的土地和住所的思念,渴望能回去。

修辞手法:

  • 对比:青春与衰老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隐喻:通过“绿鬓”“红颜”隐喻年轻与美丽,反衬出衰老的无奈。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情思念,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鬓:象征青春与生机。
  • 红颜:象征美丽与娇嫩。
  • 尘容:象征世俗的沧桑与痛苦。
  • 故园:象征归属与怀念,承载着无数美好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四块玉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马致远
    D. 白居易

  2. 诗中的“绿鬓”指的是什么?
    A. 白发
    B. 青丝
    C. 红颜
    D. 皱纹

  3. 诗中提到的“故园”指的是什么?
    A. 故乡
    B. 朋友
    C. 学校
    D. 都市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李白在月光下对故乡的思念更加直接和浓烈,而马致远则通过对自身年龄变化的反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
  • 《马致远与元代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