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遍 奉题紫汀女史亦闲集》

时间: 2025-01-10 22:50:29

灯如水,身影似虚舟。

夜风柔。

平生万里,爬搔一卷,西湖霁月岫云浮。

蝉蜕骨,蟹衔沤。

孤山落尽梅片,凉石系心不。

燕声啭、散入几重楼。

又啁啾。

长条绾日,暖意正盈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灯如水,身影似虚舟。夜风柔。平生万里,爬搔一卷,西湖霁月岫云浮。蝉蜕骨,蟹衔沤。孤山落尽梅片,凉石系心不。燕声啭散入几重楼。又啁啾。长条绾日,暖意正盈抔。

白话文翻译:

灯光仿佛如水一般,映照出我如同虚幻的小舟。夜风轻柔,带来宁静。回首一生的旅程,似乎只是在翻阅一卷书册,西湖的明月与山峰在水面上漂浮。蝉蜕去外壳,蟹子衔着泡沫。孤山上梅花瓣已落尽,凉石让我心中不再安宁。燕子的啁啾声在几重楼阁中回荡,又是一阵阵的鸣叫。长长的柳条随风缠绕在阳光里,温暖的气息正满溢。

注释:

  • 灯如水:灯光像水一样柔和,形容灯光明亮而不刺眼。
  • 身影似虚舟:身影像虚幻的小舟,表达一种轻盈和飘渺的感觉。
  • 爬搔一卷:翻阅一卷书,形容对人生经历的回顾。
  • 西湖霁月岫云浮:西湖在晴朗的月夜中,山影与水面相映,景色如画。
  • 蝉蜕骨:蝉蜕去外壳,象征着蜕变与重生。
  • 蟹衔沤:蟹子衔着泡沫,表现自然界的生动景象。
  • 涼石系心不:凉石让心情无法平静,表达一种内心的惆怅。
  • 燕声啭散入几重楼:燕子的叫声穿过层层楼阁,表现出声音的悠远。
  • 长条绾日:柳条随风缠绕,形象化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鸿,现代诗人,擅长古体诗的创作,其作品常常融入自然与人生的哲思,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甘州遍 奉题紫汀女史亦闲集》创作于作者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感悟时,正值春夏交替,诗人在静谧的夜晚,借助自然景象反思人生,表达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象,同时融合了个人的心境。开头的“灯如水,身影似虚舟”,不仅描绘了灯光的柔和,也暗示了人的孤独与飘渺。接着,诗人通过回忆一生的旅程,表现出对过往的思索与感慨,西湖的美景与人事的无常形成鲜明的对比。

“蝉蜕骨,蟹衔沤”展现了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生动,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孤山的梅片与凉石的心境则带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象征着时间流逝后的孤独感。最后,燕声与柳条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气息,诗人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仰,具有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灯如水,身影似虚舟:灯光柔和,人的影子如同虚幻的小船,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2. 夜风柔:夜晚的风轻柔,增添了环境的宁静。
  3. 平生万里,爬搔一卷:回首一生的旅程,犹如翻阅一卷书,表达对过去的回忆。
  4. 西湖霁月岫云浮:西湖的景色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迷人,象征美好而短暂的时光。
  5. 蝉蜕骨,蟹衔沤: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反映出生命的变化与轮回。
  6. 孤山落尽梅片,凉石系心不:孤独的山上梅花已落,凉石让人心中沉重,表达一种惆怅。
  7. 燕声啭散入几重楼:燕子的叫声在楼阁中回荡,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8. 又啁啾:再次传来燕子的鸣叫,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9. 长条绾日,暖意正盈抔:柳条随风而动,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传达出春天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如水”,将灯光与水相提并论,形象生动。
  • 拟人:如“燕声啭散”,赋予声音以人的特点。
  • 对仗:如“蝉蜕骨,蟹衔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温暖。
  • 西湖:代表美好与宁静的处所。
  • 蝉蜕:象征蜕变与新生。
  • 梅花:象征坚韧与孤独。
  • 燕子:象征春天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灯如水”是什么意思? A. 灯光明亮
    B. 灯光柔和如水
    C. 灯光暗淡

  2. 诗中的“孤山落尽梅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惆怅
    C. 兴奋

  3. “长条绾日”中的“长条”指的是什么? A. 柳条
    B. 河流
    C. 云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在战乱中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春天的希望,类似于秦鸿对人生的思考。
  • 《将进酒》:李白的豪放与秦鸿的恬淡形成对比,展现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