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

时间: 2025-05-24 09:29:56

一身为轻舟,落日西山际。

常随去帆影,远接长天势。

物象归馀清,林峦分夕丽。

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继。

渚日远阴映,湖云尚明霁。

林昏楚色来,岸远荆门闭。

至夜转清迥,萧萧北风厉。

沙边雁鹭泊,宿处蒹葭蔽。

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

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西山

作者: 常建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身为轻舟,落日西山际。
常随去帆影,远接长天势。
物象归馀清,林峦分夕丽。
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继。
渚日远阴映,湖云尚明霁。
林昏楚色来,岸远荆门闭。
至夜转清迥,萧萧北风厉。
沙边雁鹭泊,宿处蒹葭蔽。
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
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境描绘了一幅落日西沉时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比喻自己如同一只轻舟,随着日落西山,远方的帆影也随之而去,天空的广阔与大海相接。自然的景象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清晰,山峦与林木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碧水在夕阳下变得幽暗,孤独的霞光在日落后若隐若现。远处的沙洲,阳光斜射,湖面上的云彩也显得明亮。随着夜幕降临,林间的楚色渐浓,岸边的荆门似乎封闭了。夜晚来临,空气变得清冷,北风呼啸。沙滩边,雁和鹭栖息,周围的芦苇为它们遮蔽。圆月洒下明亮的光辉,孤琴在夜色中轻轻摇曳,夜色愈发深邃,白露悄然沾湿了人的衣襟。


注释:

  • 轻舟:比喻诗人自己,意味着轻盈自在。
  • 帆影:指船帆在水中的倒影,象征远去的身影。
  • 夕丽:夕阳的美丽景色。
  • 亭亭:形容水流的样子,清澈且雅致。
  • 泠然:形容夜晚的清冷。
  • :指衣袖,寓意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的交融。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建(约公元790-865年),唐代诗人,著有《题破山寺后禅院》等,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中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西山》成诗于常建游历西山之际,正值日落时分,诗人被自然的美景所感动,产生了对生命、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西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以“轻舟”自喻,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态,也暗示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悟。落日西山的意象,给人以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诗中运用大量的比喻与拟人手法,诸如“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继”等,生动地描绘出夕阳下的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情感。

随着夜幕降临,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夜晚的清冷与宁静,北风的呼啸、沙边雁鹭的栖息,无不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诗人内心的沉静。最后的“白露沾人袂”则以细腻的笔触,传达了自然与人的亲密关系,让人感受到一种融入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身为轻舟:诗人自比为轻舟,暗示他的心态轻松自在。
  2. 落日西山际:描绘日落的情景,营造出优美的自然氛围。
  3. 常随去帆影: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仿佛自己随帆影而去。
  4. 远接长天势:远方的天空与大海交汇,暗示无尽的辽阔。
  5. 物象归馀清:自然景象在夕阳下变得清晰明了。
  6. 林峦分夕丽:山林在夕阳映衬下显得特别美丽。
  7. 亭亭碧流暗:水面在夕阳下显得幽暗,形成鲜明对比。
  8. 日入孤霞继:日落之后的余辉,孤独而美丽。
  9. 渚日远阴映:阳光斜射在沙洲上,形成美丽的阴影。
  10. 湖云尚明霁:湖面上的云彩在夕阳下依然明亮。
  11. 林昏楚色来:夜色渐深,林间的色彩逐渐变得清晰。
  12. 岸远荆门闭:远处的荆门似乎在夜色中闭合,给人一种神秘感。
  13. 至夜转清迥:夜晚来临,空气变得清冷而明净。
  14. 萧萧北风厉:北风呼啸,增添了夜的清冷。
  15. 沙边雁鹭泊:鸟类栖息在沙滩边,表现出自然的宁静。
  16. 宿处蒹葭蔽:芦苇遮蔽了它们的栖息之处,形成隐秘之感。
  17. 圆月逗前浦:月光洒在河岸上,营造出清幽的夜色。
  18. 孤琴又摇曳:孤独的琴声在夜中回荡,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19. 泠然夜遂深:夜色愈加深邃,气氛变得愈发清冷。
  20. 白露沾人袂:白露悄然落下,润湿了诗人的衣袖,象征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人自比为轻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心境。
  • 拟人:如“孤琴又摇曳”,赋予琴以生命,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情感基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舟:象征着诗人的心态和自由。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北风:象征夜晚的清冷与孤独感。
  • 圆月:象征宁静与和谐,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山》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常建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轻舟”象征什么?

    • A) 船只
    • B) 诗人的心态
    • C) 风景
    • D) 人生道路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白露沾人袂”意指什么?

    • A) 凉爽的天气
    • B) 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C) 夜晚的静谧
    • D) 诗人的忧愁

答案

  1. B) 常建
  2. B) 诗人的心态
  3. B) 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朱熹《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常建的《西山》以细腻的自然描绘和内心感悟为主,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境与情感上有相似之处,王维更侧重于山水的静谧与哲理的思考,而常建则在细节上更为生动,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流动。

参考资料:

  • 诗词相关书籍推荐: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常建诗词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西山》这首诗。

相关诗句

一身为轻舟,落日西山际。下一句是什么

常随去帆影,远接长天势。上一句是什么

常随去帆影,远接长天势。下一句是什么

物象归馀清,林峦分夕丽。上一句是什么

物象归馀清,林峦分夕丽。下一句是什么

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继。上一句是什么

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继。下一句是什么

渚日远阴映,湖云尚明霁。上一句是什么

渚日远阴映,湖云尚明霁。下一句是什么

林昏楚色来,岸远荆门闭。上一句是什么

林昏楚色来,岸远荆门闭。下一句是什么

至夜转清迥,萧萧北风厉。上一句是什么

至夜转清迥,萧萧北风厉。下一句是什么

沙边雁鹭泊,宿处蒹葭蔽。上一句是什么

沙边雁鹭泊,宿处蒹葭蔽。下一句是什么

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上一句是什么

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下一句是什么

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上一句是什么

一身为轻舟,下一句是什么

落日西山际。上一句是什么

落日西山际。下一句是什么

常随去帆影,上一句是什么

常随去帆影,下一句是什么

远接长天势。上一句是什么

远接长天势。下一句是什么

物象归馀清,上一句是什么

物象归馀清,下一句是什么

林峦分夕丽。上一句是什么

林峦分夕丽。下一句是什么

亭亭碧流暗,上一句是什么

亭亭碧流暗,下一句是什么

日入孤霞继。上一句是什么

日入孤霞继。下一句是什么

渚日远阴映,上一句是什么

渚日远阴映,下一句是什么

湖云尚明霁。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