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秋夜赠寇尊师》

时间: 2024-09-19 21:27:46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夜里听琴,尤其是洞中弹奏的人。一指一指地弹奏,声声悦耳动心。寒虫在墙边急促地鸣叫,清脆的琴声在灯下轻轻飘扬。何必依赖钟期的耳朵,悠然自得就能亲近这琴声。

注释:

  • :古代弦乐器,代表音乐的高雅。
  • 秋夜:秋天的夜晚,象征着宁静与思索。
  • 洞中人:指在洞中弹琴的人,可能暗指隐居者。
  • 一指指应法:手指按弦,遵循弹琴的技巧。
  • 寒虫:秋夜里鸣叫的虫子,增添了季节的氛围。
  • 清吹:清晰的琴声,形容音乐的美好。
  • 钟期:指钟子期,古代著名的乐师,寓意音乐的知音。

典故解析:

  • 钟期与俞伯牙:钟期是古代著名的琴师,俞伯牙是他的知音。这个典故强调了琴声不仅需要听众的耳朵,更需要心灵的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建,字仲宣,唐代诗人,早期文学家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常建隐居时,反映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在幽静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满足。

诗歌鉴赏: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是一首充满秋夜意境的诗,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怀念。诗中的“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象征着高雅的艺术和精神世界。秋夜的宁静与寒虫的鸣叫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氛围。常建通过“洞中人”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远离喧嚣,享受音乐带来的内心平静。诗人认为,琴声的魅力不在于专注的听众,而在于心灵的共鸣,这种高闲的状态让人更能亲近音乐,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渗透着对友人和音乐的深切情感。

诗词解析:

  • 第一句:在秋夜里听琴,环境的选择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 第二句:弹琴者的技巧与情感交织,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 第三句:寒虫的鸣叫和琴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第四句:强调音乐本身的价值,超越了听众的身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形成平行式的对比。
  • 拟人:寒虫的急促鸣叫,赋予自然以生命。
  • 比喻:琴声如泉涌,清澈悦耳。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琴声为主线,传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内心对高尚艺术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艺术与精神追求。
  • 秋夜: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寒虫:增添了秋夜的氛围,反映自然的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洞中人”指的是谁?

    • A. 隐士
    • B. 音乐家
    • C. 诗人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谊
    • B. 音乐
    • C. 孤独
  3.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中的“寒虫”有何象征意义?

    • A. 秋天的气息
    • B. 音乐的陪伴
    •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

  1. A. 隐士
  2. B. 音乐
  3. A. 秋天的气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常建的作品与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但常建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王维更倾向于风景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