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过桃源拜三义堂
原文展示:
千古高风在,薰人姓字香。
齐驱神合券,相对日生光。
信义镌金石,彝伦刻肝肠。
有心当愧死,世态日炎凉。
白话文翻译:
千古以来的高风亮节依然存在,传递着世人的芳香。
志同道合的人们齐心协力,彼此间的友谊如阳光般明亮。
信义的精神铭刻在金石之上,伦理道德的标准深植于心。
心怀此情理应感到羞愧,世态的炎凉让人感慨万千。
注释:
- 千古高风:指古往今来的高尚风范。
- 薰人姓字香:薰,散发的意思;姓字香,指名声和品德的美好。
- 齐驱神合券:指志同道合的人齐心协力,神合表示心灵相契。
- 信义镌金石:信义指诚信和正义,镌刻在金石上比喻永恒不变。
- 彝伦刻肝肠:彝伦是指伦理道德,刻肝肠则强调内心深处的铭记。
- 当愧死:应该感到羞愧。
- 世态日炎凉:形容社会的冷暖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必强,明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伦理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忠义、信义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反思。
诗歌鉴赏:
《过桃源拜三义堂》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在表达对忠义精神的追求时,借助自然意象与社会现象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与丑陋。诗中通过“千古高风”来引入对忠义的崇高追求,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接着,诗人通过“齐驱神合券”的描绘,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珍贵情谊和共同理想,这种情感如同阳光一般温暖人心。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当今社会的反思,“信义镌金石”,强调了忠义精神的持久性,而“世态日炎凉”则揭示了现实中人情冷暖的变化,令人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忠义与世态的对立,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清新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塑造了一个理想与现实交织的诗境,让读者在感受美好情感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社会的冷漠。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千古高风在:强调忠义精神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存在。
- 薰人姓字香:表达人们对这种精神的赞美与追随。
- 齐驱神合券:描绘志同道合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 相对日生光:形容友谊的光辉照耀着彼此。
- 信义镌金石:信义是永恒的价值,值得铭记。
- 彝伦刻肝肠:道德伦理深植于心,难以忘怀。
- 有心当愧死:心中有愧,反映内心的自省。
- 世态日炎凉:现实社会的变化使人倍感失落。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信义镌金石,彝伦刻肝肠”,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信义与金石相提并论,强调其坚固不变。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核心在于对忠义精神的追求和对社会冷漠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坚持和对现实的忧愁。
意象分析:
- 高风: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精神追求。
- 阳光:象征着友谊与希望。
- 金石:象征着坚固与永恒的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古高风”指的是什么? A. 忠义精神
B. 财富
C. 权力 -
“世态日炎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热情
B. 失落
C. 快乐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梁山伯与祝英台》:同样表现忠义与情感的作品。
诗词对比:
- 对比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与对理想的追求,但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加悲怆,后者则透出一丝温暖。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经》与《楚辞》对比分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