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二首》

时间: 2025-01-11 14:33:40

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

宁知傍淇水,騕褭黄金羁。

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非但畏蚕饥,盈盈娇路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
宁知傍淇水,騕褭黄金羁。
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
非但畏蚕饥,盈盈娇路傍。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柳丝青翠而柔软,各种花朵纷纷垂下来。
阳光高照,她穿着红妆躺卧,懒洋洋地对着春光。
哪里知道在淇水旁,驾着华丽的马车。
桑树在路旁遮荫,南边的枝条交错着北堂的屋檐。
美人从金梯上走下,素手提着筐子。
不仅仅是担心蚕会饥饿,她在路旁轻盈地走着。

注释:

  • 菀菀:形容植物茂盛的样子。
  • 黄柳丝:指的是黄颜色的柳树枝条。
  • 濛濛:形容花朵繁多,像雾一样模糊的样子。
  • 倚对:靠着面对。
  • 騕褭:指的是一种华丽的马。
  • 盈盈:轻盈、娇美的样子。

典故解析:

  1. 淇水:淇水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地名,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环境。
  2. 金梯:象征着高贵的身份,暗指美人的风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建(c. 779-833),字景仁,号元之,唐代诗人,精于律诗,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为题材。

创作背景: 春词二首是常建在春天之际创作的,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人们在春光中的惬意生活。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美丽画面,表现了诗人在春天的惬意与闲适。开篇的“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描绘出春日的生机与繁华,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接着描写女子的慵懒与美丽,体现了温柔的生活气息。后半部分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和谐,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展现了美人在春日的轻盈与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人们的生活,意象生动,情感真挚。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常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使得诗歌既具视觉美感,又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描绘春天柳树和花朵的景象,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女子在春光中慵懒地躺着,传达了生活的惬意。
    • "宁知傍淇水,騕褭黄金羁。":暗示了女子的身份与生活的奢华。
    • "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描绘了乡间的景象,展现出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 "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美人的形象优雅,表现出一种生活的优雅与闲适。
    • "非但畏蚕饥,盈盈娇路傍。":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腻关怀,体现了生活的真实。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美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与动作。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了生命的美好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柳丝与花朵:代表着美丽和柔软的生命。
  • 美人:象征着生活的优雅与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菀菀”形容的是?

    • A. 花的颜色
    • B. 植物的茂盛
    • C. 人的姿态
  2. 诗中“倚对春光迟”意指?

    • A. 春光明媚
    • B. 对春光的依赖
    • C. 懒洋洋的状态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常建的春词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春天的景象,但常建侧重于生活的闲适与美丽,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家国情怀与人生忧虑,两者在主题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常建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