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岭猿
作者: 常建 〔唐代〕
原文展示:
杳杳袅袅清且切,
鹧鸪飞处又斜阳。
相思岭上相思泪,
不到三声合断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清幽的环境,袅袅的云烟,清晰的叫声。鹧鸪在夕阳斜照的地方飞翔,令人思念的情绪在岭上涌动,眼泪流淌。相思的情感在心中缠绵,直到三声的鸣叫也无法止住内心的悲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杳杳: 形容声音或景象的隐约、遥远。
- 袅袅: 形容轻柔飘逸的样子。
- 切: 这里指声音清晰且悦耳。
- 鹧鸪: 一种鸟,常被用来象征相思。
- 斜阳: 夕阳,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愁苦。
- 相思泪: 形容因思念而流下的眼泪。
- 合断肠: 形容内心的痛苦,三声鸣叫也无法缓解这种情感。
典故解析: 相思是古诗中的常见主题,常与鸟类、夕阳等意象结合,表达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建,字仲宣,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常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常建生活的某个阶段,可能与他自身的离别经历有关,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思念和深切的感情。
诗歌鉴赏:
《岭猿》是常建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内心的情感。开头的“杳杳袅袅”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清幽与寂静,仿佛在为思念的情绪铺垫。鹧鸪的飞翔与斜阳的映照相结合,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哀伤的画面,渗透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接下来的“相思岭上相思泪”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直接表露出对故人的思念,同时“不到三声合断肠”则将这种思念的痛苦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人在这里用三声鸣叫来象征思念的深重,仿佛即便是再清脆的声音,也无法抚平内心的伤痛。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结合了个人的情感,展现了常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情感的敏锐把握,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度艺术性和情感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杳杳袅袅清且切: 描绘环境的清幽和声音的清晰,表达一种宁静的氛围。
- 鹧鸪飞处又斜阳: 通过鹧鸪的飞翔和夕阳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温柔又略带忧伤的情景。
- 相思岭上相思泪: 直白地表达思念之情,流露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 不到三声合断肠: 通过声音的比喻,强调思念的无法解脱和内心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相思之情比作泪水,生动形象。
- 拟人: 使自然景象如鹧鸪和斜阳似乎也在传达情感。
- 对仗: 诗中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人对离别的思念与痛苦,表现了孤独的情感与对故人的怀念,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且切: 代表宁静而清晰的情感。
- 鹧鸪: 象征着思念与离别。
- 斜阳: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相思泪: 代表由于思念而流下的眼泪,情感的真实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常建
- C. 杜甫
-
“相思岭上相思泪”中的“相思”是指什么?
- A. 喜欢的情感
- B. 思念的情感
- C. 伤心的情感
-
诗中提到的“斜阳”象征什么?
- A. 未来
- B. 时间的流逝
- C. 生命的希望
答案:
- B. 常建
- B. 思念的情感
- B.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思》 by 王维
- 《夜泊牛津》 by 张继
诗词对比:
- 常建的《岭猿》与王维的《相思》同样表现了思念之情,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常建则通过细腻的描写突出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常建诗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