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浦》
时间: 2025-01-26 02:17: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浦
(常建)
春至百草绿,
陂泽闻鶬鹒。
别家投钓翁,
今世沧浪情。
沤纻为缊袍,
折麻为长缨。
荣誉失本真,
怪人浮此生。
碧水月自阔,
安流净而平。
扁舟与天际,
独往谁能名。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百草吐绿,
水边的沼泽听见鹤和鹭的叫声。
渔夫在别处投钓,
此刻的世间情感多变。
用沤草做成袍子,
用麻绳编织长缨。
名利失去了本真,
怪只怪世间人浮躁。
碧水和明月显得宽广,
水流安静而清澈。
小舟与天相接,
独自前往,谁能称名?
注释:
- 陂泽:指水边的湿地,沼泽。
- 鶬鹒:鹤和鹭,是水边常见的鸟类,象征自然的宁静。
- 沤纻:用沤草制成的衣物,表示渔夫的生活朴素。
- 荣誉:名声和地位,诗中指的是浮华的世俗价值。
- 碧水月自阔:比喻自然景色的开阔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建(约790-865年),唐代诗人,字景仁,号弈舟,生于湖北,曾任职于地方官吏。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渔村生活,作品多有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渔浦》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变革与人心浮躁之时。常建通过描写渔夫的生活,反映了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对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渔浦》是一首表现隐逸情怀的诗作,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渔夫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超然。诗的开头以“春至百草绿”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生动而富有生命力,接着引入水边湿地的景象,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然而,随着渔夫的投钓,诗人似乎暗示着世事的繁杂与人心的浮躁。通过“荣誉失本真”,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质疑与批判,表现出一种对纯朴生活的追求。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碧水月自阔,安流净而平”的描写,将读者引入一个清澈宁静的意境,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最后,独自划舟而去,似乎在隐喻着追求自由与真实的生活态度,彰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至百草绿”:描绘春天的生机,象征希望与新生。
- “陂泽闻鶬鹒”:水边湿地的鸟鸣,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 “别家投钓翁”:渔夫的生活,象征着简单与朴素。
- “今世沧浪情”:对世事变化的感慨,隐含对名利的反思。
- “沤纻为缊袍”:渔夫的衣着反映出他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 “折麻为长缨”:用麻绳编织,展现出渔夫的智慧与朴实。
- “荣誉失本真”:揭示名利的虚假与短暂。
- “怪人浮此生”:对当今人心浮躁的讽刺。
- “碧水月自阔”:描绘开阔宁静的自然景象。
- “安流净而平”:象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 “扁舟与天际”:表达渔夫的孤独与自由。
- “独往谁能名”:反思个体在世俗中的渺小与无名。
-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如“碧水月自阔”,将自然景象赋予了人性的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利的超然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隐士对世俗的反思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百草:象征生命与希望,代表春天的生机。
- 鶬鹒:代表宁静的自然环境,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碧水月:象征宁静的心境与广阔的视野,反映诗人内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别家投钓翁”中的“翁”指的是什么?
A. 老人
B. 渔夫
C. 孩子 -
“荣誉失本真”中的“荣誉”指的是什么?
A. 名声与地位
B. 友谊
C. 财富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名利的追求
C.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超然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常建的《渔浦》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常建更加侧重于对名利的反思,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在意境上有所不同,却都表现出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