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时间: 2025-02-04 15:48: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作者: 曾觌 〔宋代〕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
正御沟春水溶溶。
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
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余霜鬓,嗟前事梦魂中。
但寒烟满目飞蓬。
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
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神京(北京)那繁华的地方,昔日游玩的踪迹。正值春天,御沟的水流淌得温柔而清澈。平康巷的街道上,绣鞍金勒的马儿在青骢上跃动。脱下衣服去酒馆畅饮,听着弦乐醉得不省人事,柳树青青,花儿红艳。如今我已是白发苍苍,感叹往事仍在梦中萦绕。但眼前只有寒烟袅袅,飞扬的蓬草。雕栏玉砌,空空如也,锁住了三十六个离宫。塞外的笳声惊起了傍晚的雁群,令人感到无比寂寞的东风。
注释
- 神京:指的是北京,古代称为神京。
- 御沟:指的是皇宫附近的水渠。
- 平康巷:北京的一条街道。
- 青骢:指一种优良的马。
- 解衣沽酒:脱下衣服去买酒,形容放松自如的状态。
- 霜鬓:白发。
- 雕栏玉砌:形容宫殿的华美。
- 三十六离宫:指的是皇宫内的多个宫殿。
- 塞笳:指边塞的乐器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觌(约1070年-1125年),字子文,号梦溪,宋代文学家。曾任礼部侍郎,因政治原因,后被贬至边疆,创作了大量诗词,风格清丽。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与人生感悟为主,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庚寅年(约1120年),诗人因奉使赴京,在回忆往昔盛景的同时,感慨时光流逝和自身的衰老。诗中充满了对旧游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惋惜,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回忆和感怀为主线,描绘了曾经繁华的京城与如今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开头以“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引入,勾勒出作者对往昔的深切怀念。接着,细致的描写了春水流淌的景象,生动的街景,以及醉酒后的欢愉,展现了当时的繁华与热闹。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转向对时光的惋惜与人生的感慨,尤其是“到如今余霜鬓,嗟前事梦魂中”一句,流露出作者对年华逝去的无奈与不甘。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现实的反思,“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不仅展现了曾经的辉煌,也暗示了如今的空虚与寂静。最后以“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收尾,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渺小。
总体来看,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繁华与衰落、欢愉与孤独交织在一起,深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感伤,是一首凝聚了情感与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回忆起繁华的京城,昔日游玩的足迹。
- 正御沟春水溶溶:正值春天,御沟的水流淌温柔清澈。
- 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平康巷的街道上,骑着绣鞍金勒的马儿在跃动。
- 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脱下衣服去酒馆畅饮,醉于音乐和春色。
- 到如今余霜鬓,嗟前事梦魂中: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感叹往事仍在梦中萦绕。
- 但寒烟满目飞蓬:眼前只有寒烟袅袅,飞扬的蓬草。
- 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华美的雕栏玉砌,空空如也,锁住了三十六个离宫。
- 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边塞的笳声惊起傍晚的雁群,令人感到无比寂寞的东风。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意象:如“柳绿花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雕栏玉砌”则象征着曾经的辉煌。
- 拟人:如“寒烟满目”,赋予烟雾以情感,使情景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繁华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叹,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京:繁华的都市,象征着富饶与繁荣。
- 春水:象征生命与希望,也暗示着流逝。
- 青骢:代表年轻与活力。
- 雕栏玉砌:代表华美的生活与高贵的身份。
- 寒烟:象征孤独与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神京”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成都 -
“解衣沽酒”中的“沽”是什么意思? A. 买
B. 卖
C. 喝
D. 做 -
诗的最后一行提到的“塞笳”代表了什么? A. 乐器声
B. 诗句
C. 战争
D. 旅行
答案
- B. 北京
- A. 买
- A. 乐器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加关注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曾觌的作品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感怀。
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两首诗都涉及到了春天的主题,但曾觌的诗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沉淀,而杜甫则更倾向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历代诗词名家传》
- 《诗词基础知识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