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苍梧 其二
西风沉落日,惆怅鲁阳戈。
欲上重华墓,陈词荐九歌。
山分衡岳雪,水隔洞庭波。
憔悴谁相慰,离忧望汨罗。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的吹拂下,太阳渐渐沉落,心中充满了惆怅,回想起鲁阳的战戈。我想去重华山上的墓地,提出我的词句,献上《九歌》。山脉将衡岳的雪分隔开,水流隔断了洞庭湖的波涛。如今我憔悴不堪,谁来安慰我呢?只好望着汨罗江发愁。
注释:
- 西风:指秋天的风,寓意凄凉。
- 沉落日:落下的太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鲁阳戈:鲁阳可能指鲁阳山,戈则是古代兵器,这里表达了对战争的惆怅。
- 重华墓:重华是古代的一个神话人物,墓在此有追思的意味。
- 九歌:《九歌》是古代的诗歌,表示对神灵的祭祀。
- 衡岳雪:指衡山的雪,象征高洁和孤独。
- 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波浪,象征离别和思念。
- 汨罗:汨罗江,古代屈原投江之地,象征忧伤和绝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徵,明代诗人,生于山水环绕的地方,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擅长抒情,作品多蕴含忧愁与哲思。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苍梧 其二》创作于岑徵的晚年,时期可能受到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的影响,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苍梧 其二》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孤独感与对历史的思考。开头的“西风沉落日”便给人一种沉重的气氛,西风的萧瑟与落日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诗人在回忆往昔的战斗和英雄时,流露出对鲁阳戈的惆怅,似乎在追忆那些曾经辉煌的岁月。然而,重华墓的提及则让人想到逝去的荣光和未竟的理想,增添了诗的悲凉。
接下来的“山分衡岳雪,水隔洞庭波”,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隔阂,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与疏离。诗人对山水的描写不仅是外在景色的呈现,更是内心情感的映射。最后的“憔悴谁相慰,离忧望汨罗”,则直接表达了孤独与无助,汨罗江的意象更是与屈原的悲剧相联系,深刻地传达出一种离愁与绝望的情感。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沉落日: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场景,西风与落日相结合,表达了凄凉的氛围。
- 惆怅鲁阳戈:诗人感慨过去的战争与英雄,情绪转向对历史的怀念。
- 欲上重华墓:表达了对重华墓的向往,想要凭吊过往。
- 陈词荐九歌:希望通过自己的词作来纪念那些失去的东西。
- 山分衡岳雪:山的分隔象征着距离与隔阂,雪则象征清冷与孤独。
- 水隔洞庭波:水的横隔让人感受到离别之苦。
- 憔悴谁相慰:表达了诗人心灵的孤独与无助。
- 离忧望汨罗:汨罗江的意象与屈原的悲剧相连,增添了忧伤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分衡岳雪,水隔洞庭波”,展现了诗的对称美感。
- 象征:西风、落日、雪、水等自然元素都承载着诗人内心的情感。
- 排比:通过多次提及自然景物,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流露,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对离别的忧伤以及对孤独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人对生命无常与世事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流逝。
- 落日: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
- 重华墓:对过往理想的追忆。
- 九歌:古代祭祀文化的象征,表达对神灵的敬畏。
- 汨罗:屈原投江之地,象征忧伤与绝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九歌”是指什么?
- A. 一首民谣
- B. 古代祭祀的诗歌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舞蹈
-
填空题:诗中“山分衡岳雪,水隔____波”应填入什么字?
-
判断题:诗人的情感主要是快乐的。(对/错)
答案:
- B
- 洞庭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岑徵的《苍梧 其二》都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关注现实社会的苦难,而岑徵则更倾向于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抒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岑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