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推官》

时间: 2025-02-04 16:21:43

先生锺旧德,大府冠群能。

过手无难事,逢人有异称。

荐贤余一鹗,夙记契千灯。

看挽秦梁缆,头头数不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高推官
陈师道 〔宋代〕

先生锺旧德,大府冠群能。
过手无难事,逢人有异称。
荐贤余一鹗,夙记契千灯。
看挽秦梁缆,头头数不胜。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先生德行高尚,职务显赫,才华出众。
他所做的事没有难度,遇到的人对他评价都很高。
我如同一只大鹗(即雕),曾经推荐贤才,
早已记得与他相约共赏千盏明灯。
看着他拉起秦梁的缆绳,真是数不胜数。


注释:

  • :钟,重视、珍视。
  • 旧德:指以往的德行和操守。
  • 大府:指高官或显贵的职位。
  • 冠群能:在众多人才中出众,才能出众。
  • 荐贤:推荐贤人。
  • :一种猛禽,象征高洁与能力。
  • 夙记契千灯:早已记得与他相约共赏千灯,意指深厚的友情与志趣相投。
  • 秦梁缆:指古代的桥梁,象征着两地的连接与交通。

典故解析:

  • 荐贤:古代士人常有荐举贤士的传统,表现出作者对高推官能力的认可。
  • 千灯:象征友谊的明亮与相互的欣赏,可能源于古代的灯会或灯节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唯恭,号隐居,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北宋时期,因其文学才华受到朝廷重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关注人事和伦理道德。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高推官之际,表达了对高推官的敬仰与不舍。高推官可能是一位曾与陈师道有过深厚交情的朋友,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赞美。


诗歌鉴赏:

《送高推官》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高推官的赞美与感慨。开头两句对高推官的德行与能力进行了高度评价,既体现了诗人对其的敬重,也反映出高推官在世俗中所取得的成功与认可。接下来的“荐贤余一鹗”则暗示了作者自己在推举贤才方面的努力与理想,表达了对有才之士的渴望与支持。最后两句通过“看挽秦梁缆”将高推官的成就与诗人的祝福结合,形成一种美好的愿景,象征着友谊的永续与人生的不断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自身理想的追求,充分体现了宋代士人的风范。结合历史背景及诗人自身的经历,这首诗不仅是对高推官的送别,更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展望,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生锺旧德:称赞高推官德行高尚,表明他受到大家的尊敬。
  2. 大府冠群能:说明高推官在官场中地位显赫,才能出众。
  3. 过手无难事:暗含高推官的能力使他办事游刃有余,没有困难。
  4. 逢人有异称:表示高推官在他人眼中名声极好,受到称赞。
  5. 荐贤余一鹗:表达作者自己愿意推荐贤能,象征高洁的理想。
  6. 夙记契千灯:回忆与高推官的深厚情谊与共同理想。
  7. 看挽秦梁缆:用桥梁的意象象征着连接与团结,寓意美好的愿望。
  8. 头头数不胜:强调高推官的成就与值得称道之处,数量繁多。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高推官比作“鹗”,象征高洁与能力。
  • 象征:用“千灯”与“秦梁缆”来象征友谊与人生的连接。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推官的赞美与祝福,体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贤才的推崇,反映了宋代士人关心社会、关注德行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的品德与能力,代表了理想中的贤人形象。
  • 千灯:象征友谊的深厚与温暖,代表着共同的梦想与理想。
  • 秦梁缆: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团结,体现出诗人对前途的美好期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先生锺旧德”中的“旧德”指的是什么?

    • A. 过去的德行
    • B. 现在的德行
    • C. 未来的德行
    • D. 不确定
  2. 诗中提到的“荐贤余一鹗”中的“鹗”象征什么?

    • A. 努力
    • B. 高洁与能力
    • C. 友谊
    • D. 财富
  3.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愉悦
    • C. 赞美与祝福
    • D. 怀念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是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愿,情感深沉。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强调友谊与前程,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美好期待与祝福。

这些作品同样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师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