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观女剧》
时间: 2025-04-27 00:48: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急管繁弦朝复暮。节促音哀,换予霓裳谱。
多少师师携举举。可怜谁与教歌舞。
粉墨无端眉黛污。伎奏西凉,又羯渔阳鼓。
人海茫茫回首处。酒边几度听金缕。
白话文翻译
急促的管弦乐声从早到晚不停地回响,节奏急促,音调哀伤,换来的是那华丽的舞谱。多少位歌舞伎女相互扶持,可怜的是谁来教她们歌舞呢?粉墨虽美,却无端将眉黛染污,乐师演奏着西凉曲,又打着羯鼓与渔阳鼓。人潮汹涌,回首望去,曾几度在酒边听那金缕的乐声。
注释
- 急管繁弦:急促的管弦乐器,形容音乐声响亮、节奏快。
- 节促音哀:节奏急促,音调悲伤。
- 霓裳:华丽的舞衣,常指歌舞表演。
- 师师:指歌舞伎女,宋代词人李清照所称。
- 粉墨:化妆的颜料,形容歌舞伎女的妆容。
- 西凉、羯、渔阳:古代乐曲名,均为历史悠久的音乐形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元戴,清代诗人,生于1713年,卒于1781年,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女性和歌舞文化著称。他的作品常带有细腻的观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蝶恋花·观女剧》创作于清代,正值戏曲艺术繁盛时期。诗中展现了对当时女伎艺术的赞美与感慨,反映出诗人对女性艺术家艰辛生活的同情。
诗歌鉴赏
《蝶恋花·观女剧》通过细腻的描绘,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女伎演出场景。诗的开头以“急管繁弦”描绘了热闹的气氛,音乐的急促与哀伤交织,表现了演出中音乐的复杂情感。在“多少师师携举举”中,诗人对女伎的赞美与同情交错,体现出对她们才华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对她们命运的忧虑。
“粉墨无端”则揭示了表演艺术的虚幻与现实的矛盾,虽然化妆华丽,却掩盖不了内心的辛酸。西凉、羯、渔阳等古乐曲的提及,使诗歌更具历史深度,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一句以“人海茫茫”结束,表达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诗人对于过往美好瞬间的追忆与感慨,增添了诗歌的情感厚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急管繁弦朝复暮:描绘了一整天都在演奏的音乐场景。
- 节促音哀,换予霓裳谱:音乐节奏快而哀伤,伴随华丽的舞谱演出。
- 多少师师携举举:许多女伎在互相帮助,显示了她们之间的团结。
- 可怜谁与教歌舞:对她们的命运感到惋惜,谁来教她们舞蹈呢?
- 粉墨无端眉黛污:化妆虽美,但却让人心生怜悯。
- 伎奏西凉,又羯渔阳鼓:乐师演奏着多种古老乐曲。
- 人海茫茫回首处:在茫茫人海中回首往事。
- 酒边几度听金缕:曾几度在酒桌旁聆听美妙的乐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急管繁弦”与“节促音哀”,形成对称结构。
- 比喻:将女伎的生活比作华丽的舞台,反映其辛酸。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女伎艺术的描绘,表达了对女性艺术家的欣赏与同情,揭示了她们在表演背后所承受的艰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急管繁弦:象征着繁华与喧嚣。
- 霓裳:代表着美与艺术。
- 粉墨:象征着表演的表面与内心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乐曲
C. 一种舞蹈 -
“急管繁弦”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哀伤
C. 忧愁 -
诗中提到的“师师”是指什么? A. 男性演员
B. 女性歌舞伎
C. 乐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长恨歌》(白居易)与《蝶恋花·观女剧》均涉及到爱情与艺术的主题,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悲痛,后者则夹杂了欣赏与同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戏曲文化》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蝶恋花·观女剧》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