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苦雨》

时间: 2025-04-27 08:33:19

垂老卧村墅,余寒欺病身。

鸡犹未忘旦,雨欲不容春。

忽忽花时过,茫茫草色匀。

蓴丝已上市,一饭未伤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晚苦雨
垂老卧村墅,余寒欺病身。
鸡犹未忘旦,雨欲不容春。
忽忽花时过,茫茫草色匀。
蓴丝已上市,一饭未伤贫。

白话文翻译:

在村庄的房子中,年迈的我躺着,余寒侵袭着我病弱的身体。
鸡还未忘记报晓,而这场雨却阻挡了春天的到来。
不知不觉间,花期已过,草色均匀而茫茫。
蓴菜已经上市,但我却连一顿饭也未能改善我的贫困。

注释:

  • 垂老:年老,指诗人已进入晚年。
  • 卧村墅:在村庄的房子里卧病。
  • 余寒:指春季尚未完全温暖,冬季的寒冷气息仍然残留。
  • 欺病身:寒冷的天气对病弱的身体造成了困扰。
  • 鸡犹未忘旦:鸡还没有忘记叫早,暗示时间的推移。
  • 雨欲不容春:雨水阻挡了春天的来临,春天的气息被压制。
  • 忽忽:不知不觉间,时间的流逝。
  • 草色匀:草色看起来均匀,代表春天的景色。
  • 蓴丝:指水生植物蓴菜,代表农田的收成。
  • 一饭未伤贫:连一顿饭也没有改善贫困的状况。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较为复杂的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表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抗金名将。他的诗歌以豪放、悲壮著称,常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怀。

创作背景:

《春晚苦雨》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正值南宋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在村庄中卧病,感受到春雨的寒冷与现实的贫困,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春晚苦雨》通过描绘春季雨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垂老卧村墅”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此时的春天,余寒仍在,鸡鸣未至,显示出春天来临的迟缓,恰如诗人对生活的渴望却被现实所阻。接着,诗人用“忽忽花时过,茫茫草色匀”来描绘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花开花落皆是自然规律,而人却无能为力。最后一句“蓴丝已上市,一饭未伤贫”更是将生活的窘迫与希望的渺小对比,尽管蓴菜的上市给人带来一丝希望,但对于诗人来说,生活的贫困依然无法改变,表现出一种悲凉的现实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垂老卧村墅:年迈的我在村庄的房屋中卧病,暗示诗人年老且处境孤寂。
  2. 余寒欺病身:余寒依旧,对病弱的身体形成侵袭,感受到生活的困难。
  3. 鸡犹未忘旦:时光流逝,鸡鸣仍然提醒着黎明,暗示着生命的延续。
  4. 雨欲不容春:春雨来临,但却阻碍了春天的温暖,反映出自然与人的对立。
  5. 忽忽花时过:不知不觉间,花期已过,隐喻时间的无情。
  6. 茫茫草色匀:春草均匀生长,却无法给人带来生活的希望。
  7. 蓴丝已上市:蓴菜上市象征着生活的希望,虽然微小,仍然是生存的依托。
  8. 一饭未伤贫:尽管有了市场的收成,但自身的贫困依旧未能改变。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鸡犹未忘旦”,赋予鸡以人的特征,增加了生活的气息。
  • 对仗:如“忽忽花时过,茫茫草色匀”,形成了韵律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生命脆弱和现实困扰的深刻体悟。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希望与新生,但在诗中被雨水阻挡,暗示生命的无常。
  • 鸡鸣: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规律。
  • 草色:暗示春天的来临,却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失落。
  • 蓴丝:象征着生计与希望,尽管微弱,但依然是生活的依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晚苦雨》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陆游
    C. 李白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鸡犹未忘旦”意指什么? A. 鸡还没有报晓
    B. 鸡在春天仍然叫
    C. 鸡的叫声被雨淹没
    D. 鸡只记得早上

  3. 诗中提到的“蓴丝已上市”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希望
    C. 生活的无奈
    D. 生活的疲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对春天的期盼与现实的无奈。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草色与生命的流转,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诗歌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陆游的《春晚苦雨》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贫困,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加强调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