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下观潮二首
素练横斜雪满头,
银潮吹浪玉山浮。
犹疑海若夸河伯,
豪悍须教水倒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月下观潮的壮丽景象。月光洒在海面上,仿佛是一条白色的丝带横斜而过,海浪在银光的映衬下,像玉山一样浮现。诗人似乎在怀疑大海是否在向河伯炫耀,其气势浩大,令人感到如果要将水流向上,必须是多么的豪迈与强悍。
注释:
- 素练:指白色的丝带,这里形容月光。
- 横斜:形容月光的姿态,既横又斜。
- 银潮:月光照射下的海浪,像银色的潮水。
- 玉山:形容海面波浪的美丽、璀璨。
- 河伯:水神,古代神话中掌管河流的神明。
- 豪悍:形容气势雄壮、勇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宋代诗人,字季常,号梅溪,生于南宋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是当时文人中的佼佼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月夜观潮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浩瀚海洋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类力量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月下观潮二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月光下海潮的神秘之美。首句“素练横斜雪满头”,以“素练”形容明月的光辉,仿佛一条白色的丝带横斜在天际,而“雪满头”则传达出一种静谧与清冷的氛围。接着“银潮吹浪玉山浮”通过比喻将海浪形象化,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银色的潮水与玉山的结合,传达出海洋的华美与壮丽。
第三句“犹疑海若夸河伯”,诗人把海与河伯进行比较,表达了对海洋浩瀚气势的赞叹,似乎在说海洋的力量足以让河伯自愧不如。最后一句“豪悍须教水倒流”则进一步强化了海洋的气势,暗示若想逆流而上,需具备非凡的勇气和豪情。全诗通过对月光和海潮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宏伟与人类的渺小,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素练横斜雪满头:描绘明月洒下的光辉,展现夜的宁静与洁白。
- 银潮吹浪玉山浮:形象地表现海浪在月光照耀下的美丽,仿佛玉山在海上浮动。
- 犹疑海若夸河伯:表达诗人对海之浩大的惊叹,仿佛海在向河伯炫耀。
- 豪悍须教水倒流:强调大海的力量,若想要逆流而上需要极大的勇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浪比作“玉山”,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海洋以夸耀的能力,增强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月下海潮,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类力量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浩然之气和对自然无尽魅力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宁静、清幽,代表自然的美好。
- 海潮:象征浩大、力量,代表自然的伟岸。
- 河伯:象征人类对自然的崇敬与畏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素练”指的是什么? A. 雪
B. 月光
C. 海浪
D. 河水 -
诗人对海的态度是?
A. 疏远
B. 疑虑
C. 敬畏与赞叹
D. 无所谓 -
“豪悍须教水倒流”这句表达了什么?
A. 海的平静
B. 逆流而上的勇气
C. 河流的温柔
D. 月光的柔和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对,陈师道的《月下观潮二首》更加强调自然景象的壮美与人类的渺小,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壮志未酬的豪情。尽管两者都涉及自然,但主题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