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每忆朝参下,相将日夕过。
微言比投水,高论任悬河。
以我宦情薄,爱君幽赏多。
可知江令赋,少别意难摹。
白话文翻译:
每当回忆起早晨的朝见,我们便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微小的言语就像投水般轻盈,高深的论理则如悬河般自由。
由于我对仕途的情感淡薄,所以对你的幽雅品味更加欣赏。
可知江令的赋诗,虽有离别之意,却难以准确描摹。
注释:
- 朝参:指早晨的朝见,古代官员向皇帝请安。
- 微言:指小而轻的言语。
- 投水:比喻轻盈、自然。
- 高论:指高深的议论。
- 悬河:比喻自由流淌,形容论述的广泛与流畅。
- 宦情:指对仕官生活的感情。
- 江令赋:指江淹的赋诗,江淹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晚号香光,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脱俗,书法和山水画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董其昌在政治上曾任职于不同的官职,但多以其文艺成就而闻名。
创作背景:
《送区海目太史封藩二首》是董其昌在送别好友区海目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淡薄之感。此时正值明代中期,士人面临着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个人理想的挣扎,因此诗中透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官场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早晨朝见的回忆,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开头两句描绘了日常的相处,展现了一种亲密而美好的友谊。接着,诗人用“微言比投水,高论任悬河”来形象地展示日常交流的轻松与高深,表现出对朋友智慧的赞赏和对话题的广泛性。
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的淡薄情感,尽管身处官场,但他更钟情于与朋友分享的幽雅情趣。在此,董其昌以“可知江令赋,少别意难摹”结尾,既是对江淹的敬仰,也暗示即使有离别的情感,仍难以细致描绘那种复杂的情愫,显示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刻,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既亲密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每忆朝参下:每当回忆起早晨的朝见。
- 相将日夕过: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日夜。
- 微言比投水:小而轻的言语如投水般轻盈。
- 高论任悬河:高深的论理自由流淌如悬河。
- 以我宦情薄:由于我对仕途的感情淡薄。
- 爱君幽赏多:所以更加欣赏你的幽雅品味。
- 可知江令赋:可知江令的赋诗。
- 少别意难摹:虽有离别之意,却难以准确描摹。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投水”和“悬河”来形容言语与论理,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珍惜情谊,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同时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淡薄与无奈,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微妙。
意象分析:
- 朝参:象征着官场生活的日常。
- 微言与高论:象征人际交往的深度与广度。
- 江令赋:象征文化传承与情感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微言”与“高论”分别比喻了什么?
- A. 生活的细节与哲理
- B. 官场的权谋与人情
- C. 轻松的交流与深入的讨论
- D. 诗词的内容与形式
-
诗人对仕途的态度是什么?
- A. 热爱
- B. 淡薄
- C. 追求
- D. 无所谓
-
“可知江令赋”中的“江令”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江淹
- C. 杜甫
- D. 白居易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的表现;而董其昌的诗则更加细腻、内敛,展现了对平淡生活的珍惜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介绍明代诗人的作品及其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