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湾》
时间: 2025-01-22 22:03: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若非蹈今涂,昨日险亦足。
果然备层峻,蛇鬼犹踯躅。
两崖穷登顿,相对不去瞩。
稍焉历其巅,许身已平陆。
俯仰前后视,乃知多岸谷。
足迹信延袤,目境自蹙缩。
鸿飞已青冥,背翩犹遭触。
深薄警营魄,幽幻豁心目。
白话文翻译:
如果不是今天走在这条路上,昨天的险峻也足以让我心惊。
果然这里的山势层峦叠嶂,连蛇和鬼怪也在这里踟蹰不前。
两边的山崖高耸入云,彼此相对却无法互相注视。
稍微走到山巅,才能发现身心都已回到平坦的陆地。
俯视前后,观察四周,才知道这儿的岸和谷是多么繁多。
足迹延绵不绝,眼前的景色却越来越狭窄。
鸿雁已飞向青冥的天空,背影翩翩,仍然遭遇触碰。
心灵的深处感到警觉,幽暗的幻影豁然开朗。
注释:
- 蹈:踏上,走在。
- 涂:道路。
- 险:险峻,危险的地方。
- 层峻:形容山势高峻。
- 蛇鬼:形容妖怪、鬼魅。
- 穷:到达极限。
- 瞩:注视。
- 巅:山顶。
- 平陆:平坦的土地。
- 岸谷:指河岸和山谷。
- 信:确实,真实。
- 延袤:延伸的长度。
- 蹙缩:缩小、变得狭窄。
- 鸿飞:鸿雁的飞翔。
- 青冥:广阔的天空。
- 营魄:使灵魂警觉。
- 幽幻:幽暗的幻影。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及对人心境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隐含着古代文人对生命和自然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钟惺,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常蕴含哲理。
- 创作背景:此诗或许是在某次登高游历时作,融入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思考,反映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诗歌鉴赏:
《九湾》是一首充满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的古诗。诗中,钟惺通过对险峻山道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对生命旅程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行走在当下与回顾过去的心境。若非当下的选择,昨日的险峻也足以让人心生畏惧,体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随后的描写展现了山崖的高耸和难以抵达的境地,暗示着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作者在山巅之上,俯视四周,才恍若回归平坦的陆地,这一过程象征着个人成长与内心的平和。诗中“足迹信延袤”一语,表现出人们在探索与追求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而“目境自蹙缩”则让人意识到,身处高处时,眼前的景象却似乎变得狭窄,这反映了人生中视野的变化与内心的迷茫。
最后几句提及鸿雁的飞翔与心灵的觉醒,强烈暗示着一种自由与超脱的追求。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景色,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在行走与思考中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若非蹈今涂,昨日险亦足。”:表达了当下的选择与过去的经历之间的关系。
- “果然备层峻,蛇鬼犹踯躅。”:描绘了险峻的环境,生动的形象化了自然的威严。
- “两崖穷登顿,相对不去瞩。”:强调了山崖的高耸,使人无法彼此注视。
- “稍焉历其巅,许身已平陆。”:在经历了高峰后,内心感到的平静。
- “俯仰前后视,乃知多岸谷。”: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感悟。
- “足迹信延袤,目境自蹙缩。”:表达了探索的过程与视野的变化。
- “鸿飞已青冥,背翩犹遭触。”:象征自由与追求。
- “深薄警营魄,幽幻豁心目。”:心灵的觉醒与对生命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增强了诗的深度。
- 比喻:使用“蛇鬼”形象化地表述自然的险恶。
- 象征:鸿雁象征自由与人生的追求。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内心的觉醒,表现了对自由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山崖:象征人生中的挑战与困难。
- 平陆:象征内心的安宁与平和。
- 鸿飞:象征自由与追求的精神。
- 蛇鬼:代表潜在的威胁与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若非蹈今涂”的意思是什么?
- A. 如果不是走在这条路上
- B. 昨天的险峻
- C. 未来的希望
- D. 过去的回忆
-
“两崖穷登顿”中的“穷”字表达了什么?
- A. 到达极限
- B. 贫穷
- C. 追求
- D. 失落
-
诗中提到的“鸿飞”象征着?
- A. 生命的结束
- B. 自由与追求
- C. 恐惧
- D. 过去的回忆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侧重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山居秋暝》:通过对山水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风格与《九湾》相似。
参考资料:
- 《明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