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十》
时间: 2025-01-11 05:12: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十》
作者:钟惺 〔明代〕
千门市火乱渔灯,
衔尾官艘也系罾。
崖屋乍随春涨徙,
滩舟专候早潮升。
清时闾左衣形缓,
俭岁江东米价增。
从客讳言新入洛,
自称前度到金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繁华景象:千家万户的灯火在夜晚闪烁,渔船与官船交错,河岸的房屋随着春水上涨而慢慢移动,滩涂上的小船则在静静等待着潮水的上涨。清明时节,街头衣服的款式变得宽松,而今年的丰收却使得江东的米价上涨。诗人提到自己是一位外地客人,刚刚到达洛阳,却自称之前曾到过金陵。
注释
- 千门市火:形容灯火通明,显示出市井的繁华。
- 衔尾官艘:官船在水中行驶,后面系着渔网。
- 崖屋乍随春涨徙:春水上涨,崖边的房屋仿佛在移动。
- 滩舟专候早潮升:滩涂上的小船专门等待潮水的上涨。
- 清时闾左衣形缓:清明时节,街道旁的衣服款式慢慢变宽松。
- 俭岁江东米价增:虽然是丰收的年份,但江东的米价却上涨。
- 从客讳言新入洛:作为外乡人,避讳地说自己刚到洛阳。
- 自称前度到金陵:自称之前曾到过金陵,显示出自己的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钟惺,明代诗人,以擅长写俳体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和生活。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时期,长江流域的商业活动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的市井生活和自然变迁。
诗歌鉴赏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十》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边夜晚的繁华景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诗中通过“千门市火乱渔灯”开篇,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夜色中成千上百的灯火交相辉映,生动地传达出市井的喧嚣与繁荣。
接着,诗人描绘了官船与渔船的交错,展现了水上交通的繁忙与生活的多样性。而“崖屋乍随春涨徙”则通过春水的上涨,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滩舟的静候则透露出一种静谧与期待,似乎暗示着生活的节奏与自然的和谐。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们生活状态的观察,清明时节的衣着变化与米价的上涨,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迁与人们生活的压力。这些细节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时代的气息,还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最后,诗人以“从客讳言新入洛”结束,表现出身为外乡人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怀念,带有淡淡的哀愁与思索,给整首诗增添了深度与厚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门市火乱渔灯:描绘夜晚灯火通明的景象,象征繁华。
- 衔尾官艘也系罾:官船与渔船相互交织,反映出水上生活的繁忙。
- 崖屋乍随春涨徙:春水上涨使得崖边的房屋仿佛在移动,表现出自然变化与人类居所的关系。
- 滩舟专候早潮升:小船静静等待潮水的到来,暗示生活的节奏与自然的协调。
- 清时闾左衣形缓:清明季节,街边的衣着款式变化,反映了时尚的变迁。
- 俭岁江东米价增:虽然是丰收年,但米价上涨,表现出经济压力。
- 从客讳言新入洛:外乡人对自己身份的隐晦表达,显示出对归属的思考。
- 自称前度到金陵:提及金陵,表明个人经历,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火比作乱星,形象生动。
- 拟人:崖屋“乍随春涨徙”,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清时闾左”和“俭岁江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江边的繁华与自然的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与人们的生活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市火:象征繁华的市井生活。
- 官艘:代表社会的权力和管理。
- 春涨:自然变化的象征,体现生命的活力。
- 滩舟:象征静谧与期待的生活状态。
- 衣形缓:反映出季节的变化与时尚的流动。
- 米价增:经济压力的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门市火”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灯火通明的市井
- B. 清晨的阳光
- C. 河流的波澜
- D. 冬天的寒冷
-
诗人提到“清时闾左衣形缓”是指什么?
- A. 衣服变得宽松
- B. 衣服变得短小
- C. 衣服的颜色变亮
- D. 衣服的材质变差
-
诗的结尾提到“自称前度到金陵”,这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对故乡的怀念
- B. 对金陵的向往
- C. 对洛阳的失望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江雪》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江河夜景,但更侧重于历史的回忆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江雪》:表现了孤独与自然的关系,意象更为简洁,情感更为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江南水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