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2:00:49

五载前曾说此游,问程结伴几春秋。

艰难水陆千余里,大小关梁六易舟。

畏路刺船频裸体,乘流开柁缓梳头。

顺风一日行三日,莫待依滩怨石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载前曾说此游,
问程结伴几春秋。
艰难水陆千余里,
大小关梁六易舟。
畏路刺船频裸体,
乘流开柁缓梳头。
顺风一日行三日,
莫待依滩怨石尤。

白话文翻译:

五年前我们曾谈论这次旅行,问起同行的伙伴已经有多少个春秋。艰难的水路和陆路相继,行程超过千里,大小关隘和桥梁换了六次船只。因为害怕路上船只频繁遇险,我在船上无奈地梳理头发。顺风的情况下,原本一天就能走三天的路,不要等到停靠在滩头后再去埋怨石头多么棘手。

注释:

  • 五载:五年。
  • :游览、旅行。
  • 问程:询问旅程。
  • 艰难:艰辛困难。
  • 水陆:水路与陆路。
  • 千余里:超过一千里。
  • 关梁:关隘与桥梁。
  • 刺船:指遇险或被刺破的船。
  • 裸体:在水中遇险后,船身暴露。
  • 乘流:顺流而行。
  • 开柁:划船的动作。
  • 依滩:停靠在滩头。
  • 怨石尤:埋怨石头多么棘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钟惺(约1579年-1642年),字惺,号逸云,明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游历见闻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五年后的旅行,反映了他对往昔旅程的回忆与感慨,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二》是钟惺在一次旅途中的真实写照,诗中透露出他对旅行的热爱与对艰难困苦的深刻思考。开篇的“五载前”引入了时间的维度,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旅程的回忆。中间的“艰难水陆千余里”则直接描绘了旅途的艰辛,数千里的行程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也是对意志的挑战。

诗中多次提到“船”、“路”、“滩”等意象,展现了水路旅行的复杂与不易。在“顺风一日行三日”的描写中,诗人反映了自然条件对旅行的影响,表达了对顺利旅程的向往与珍惜。同时,结尾的“莫待依滩怨石尤”则是对未来的警示,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应过于后悔,而应珍惜当下,积极应对。

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构建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旅行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载前曾说此游:回忆五年前的谈论,暗示旅行的期盼。
  2. 问程结伴几春秋:询问同行的伙伴,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友谊的珍贵。
  3. 艰难水陆千余里:描绘旅途的艰辛,行程的遥远。
  4. 大小关梁六易舟:经历多次换船,体现旅行的不易。
  5. 畏路刺船频裸体:形象地反映出行的危险与紧迫。
  6. 乘流开柁缓梳头:表现旅行中的无奈与从容。
  7. 顺风一日行三日:强调顺风的重要性,隐喻人生的机遇。
  8. 莫待依滩怨石尤:告诫人们应珍惜时光,不要等到后悔时才意识到。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顺风一日行三日”)、拟人(如“怨石尤”),以及对仗的技巧,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旅途的反思与珍惜,强调在行进过程中要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珍惜时间与友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旅途与人生的方向。
  • :代表着人生的道路与选择。
  • :隐喻人生的困境与考验。
  • :象征着阻碍与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艰难水陆千余里”是指: A. 旅行的顺利
    B. 旅行的艰辛
    C. 旅行的美好
    答案:B

  2. “顺风一日行三日”这句诗表达了: A. 顺利的重要性
    B. 船的速度
    C. 朋友的陪伴
    答案:A

  3. 诗人对旅途的态度是: A. 消极
    B. 无奈
    C. 积极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钟惺的诗更加注重旅途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人生的快意。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明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钟惺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