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舟中题胡彭举秋江卷》

时间: 2025-01-11 09:47:51

望远写秋江,秋意无起止。

何曾见寸波,竟纸皆秋水。

烟中过寒山,江净翻如纸。

空色有无间,身在秋江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远写秋江,秋意无起止。
何曾见寸波,竟纸皆秋水。
烟中过寒山,江净翻如纸。
空色有无间,身在秋江里。

白话文翻译:

远望秋江,秋意无尽无休。
何曾见到一点波纹,竟让纸张皆成秋水。
烟雾中隐约可见寒山,江面清澈如纸。
空旷的色彩似有似无,我身在秋江之中。

注释:

  • 望远:远望,放眼看去。
  • 寸波:微小的波纹,指船只行驶时水面上的波动。
  • :竟然,表示意外。
  • :此处比喻水面平静如纸。
  • 烟中:指雾气或烟雾中,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江净:江水清澈。
  • 身在秋江里:身处于秋天的江面上,感受到浓厚的秋意。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秋江”作为意象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表现思乡、孤独或秋天的萧瑟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钟惺,明代诗人,字子华,号惺亭,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天,诗人乘舟行江,感受到秋天的静谧与淡淡的忧伤,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浓郁的秋意而著称。开头两句“望远写秋江,秋意无起止”,通过远望的方式引入秋江的景象,展示了秋天的无尽与深沉,给人一种浩瀚的感觉。接着,“何曾见寸波,竟纸皆秋水”,诗人巧妙地将江面波澜不惊的状态与纸张的平静联想在一起,形成了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宁静。后面两句“烟中过寒山,江净翻如纸”,在朦胧的烟雾中,寒山的隐约景象与清澈的江水形成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氛,表现出一种空灵的美感。“空色有无间,身在秋江里”,最后一句通过“身在”的表达,拉近了诗人与自然的距离,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秋江的深切感受与沉醉,展现了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望远写秋江”:远望写出秋天的江河,表达广阔的景象。
    • “秋意无起止”:秋天的情感没有尽头,表示一种沉浸的状态。
    • “何曾见寸波”:在这样的宁静中,几乎看不到波纹。
    • “竟纸皆秋水”:水面平静如纸,映衬出秋日的静谧。
    • “烟中过寒山”:在烟雾缭绕中,寒山隐约可见,增添了神秘感。
    • “江净翻如纸”:江水清澈,平静如纸,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
    • “空色有无间”:空旷的色彩让人难以分辨,模糊又清晰。
    • “身在秋江里”:身处于秋江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 修辞手法

    • 比喻:“竟纸皆秋水”将水面比作纸,形象生动。
    • 对仗:“空色有无间,身在秋江里”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观察,展现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秋江:象征着秋天的萧瑟与孤独,常常引发思乡之情。
  • 寒山:代表着遥远与孤独,增添了诗的深度。
  • 烟雾:象征着迷蒙与神秘,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春天
    • B. 秋江
    • C. 冬雪
  2. 诗中“竟纸皆秋水”表达了什么?

    • A. 水面波动
    • B. 水面平静
    • C. 水面脏乱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兴奋
    • B. 萧瑟
    •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 宋代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 比较《秋日舟中题胡彭举秋江卷》和《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致,但前者更强调江水的静谧,后者则表现了山居的宁静与悠然,展现出不同的秋日情景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钟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