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广陵吊古》
时间: 2025-01-11 10:19: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广陵吊古
作者: 王允持 〔清代〕
落日西风,何处问隋家宫阙。
徒徙倚竹西歌吹,雷塘烟月。
舞袖影随莹火暗,棹讴声逐龙舟没。
最伤心一片玉钩斜,埋香骨。
更乍起,悲笳咽。
人未散,哀筝急。
看残脂胜粉,淡妆浓抹。
绣帓依徊三妇艳,华灯冷落千门寂。
笑樊川,空自许多情,肠堪结。
白话文翻译:
落日西风中,哪里可以询问隋朝的宫阙?
我徒然倚靠在竹林西边,听那歌声和笛音,
雷塘的烟雾和月色交融。
舞袖的影子在微弱的火光下摇曳,
划船的歌声逐渐消逝,龙舟已远去。
最令人伤感的是那一片玉钩斜挂,埋葬了香骨。
又再一次,悲笳声响起,哽咽难忍。
人群未散,哀伤的筝声急促。
看那残妆胜过了粉黛,淡妆浓抹间。
绣帓依然围绕着三位美妇,华灯冷落,千家寂静。
笑谈樊川,空自许多情怀,肠中难以结解。
注释:
字词注释:
- 隋家宫阙: 指隋朝的宫殿,代表着一个辉煌的历史。
- 雷塘: 地名,可能指广陵地区的某个湖泊。
- 莹火: 微弱的火光,象征着幽暗和无奈。
- 玉钩: 比喻美好的事物,通常与美人或美好记忆相关。
- 哀筝: 指悲伤的筝声,象征着离别与哀伤。
典故解析:
- 樊川: 指樊川的美景,古代文人常用这个地名来表达乡愁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允持,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作品多以抒情和历史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对历史的感怀之时,表达了对隋朝繁华的追忆与对历史变迁的无奈,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广陵吊古》以“落日西风”开头,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诗人倚靠竹林,追忆隋朝的辉煌,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失落感。诗中提到的“舞袖影随莹火暗”和“棹讴声逐龙舟没”,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气而又渐行渐远的场景,暗示着历史的无情流逝。
“最伤心一片玉钩斜,埋香骨”一句,情感达到高潮,既有对美人的惋惜,也有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接下来的“人未散,哀筝急”更是加深了这种悲伤的氛围,令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哀愁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沉淀相结合,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日西风,何处问隋家宫阙: 夕阳西下,微风拂面,诗人感叹历史的变迁,寻找隋朝的遗迹。
- 徒徙倚竹西歌吹,雷塘烟月: 在竹林西边驻足,听那歌声与笛音,感受雷塘的烟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忧伤的氛围。
- 舞袖影随莹火暗,棹讴声逐龙舟没: 舞动的袖子在微弱的火光中变得模糊,歌声伴随龙舟远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
- 最伤心一片玉钩斜,埋香骨: 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哀伤,暗示着美人的离去与埋藏的记忆。
- 更乍起,悲笳咽: 哀伤的笳声再度响起,情感愈加悲切。
- 人未散,哀筝急: 人群尚未散去,急促的筝声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 看残脂胜粉,淡妆浓抹: 残妆依旧,暗示过去的美好不再。
- 绣帓依徊三妇艳,华灯冷落千门寂: 美丽的女子在华灯下显得孤独,反映出繁华背后的寂寞。
- 笑樊川,空自许多情,肠堪结: 诗人对樊川的美景感慨,却又感到情感的无奈,心中难以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玉钩”比喻美好事物,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 将生命的逝去和美好事物的消逝赋予情感,增加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 句子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落,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 象征着旧事物的消逝与时间的流逝。
- 西风: 表达一种离别与孤独感。
- 玉钩: 代表美好的事物与回忆。
- 烟月: 象征着朦胧的情感与历史的模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隋家宫阙”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建筑?
A. 唐朝
B. 宋朝
C. 隋朝
D. 明朝 -
诗中“舞袖影随莹火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失落
C. 满足
D. 希望 -
诗中提到的“樊川”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历史遗迹
C. 人生哲理
D. 个人情感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诗词对比:
比较王允持的《满江红·广陵吊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但王允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苏轼则更注重于历史的沉淀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王允持诗评析》
- 《唐诗三百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