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时间: 2025-01-11 11:59:58

五更酒醒铜壶咽,一枕屏山寒怯。

枝上子规声切,叫破梨花月。

鸳鸯楼下人轻别,解散同心双结。

水面鸣筝谁拨,梦绕春江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源忆故人
王允持 〔清代〕
五更酒醒铜壶咽,一枕屏山寒怯。
枝上子规声切,叫破梨花月。
鸳鸯楼下人轻别,解散同心双结。
水面鸣筝谁拨,梦绕春江阔。

白话文翻译:

在五更天酒醒时,铜壶中酒水发出微弱的声响,床头一枕屏山,感觉到寒意袭来。
树枝上的子规啼叫声切,惊醒了梨花下的月影。
鸳鸯楼下人轻轻别离,仿佛解散了彼此的心结。
水面上传来谁在拨动的琴声,梦中回荡着春江的宽广。

注释:

  • 五更:指夜间的五更时分,即天快亮的时候。
  • 铜壶:指盛酒的器具,暗示饮酒的情境。
  • 屏山:可能指山的倒影,给人以寒意的感觉。
  • 子规:即杜鹃鸟,春季常见,鸣声凄切。
  • 鸳鸯楼:象征恋人之间的情谊。
  • 鸣筝:指弹琴的声音,象征思念和情感的寄托。

典故解析:

  • 梨花月:梨花与明月相映,常用来描绘春夜美丽的景象,富含情感。
  • 鸳鸯:传统文化中象征恩爱夫妻,代表深厚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允持,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其诗风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之际,诗人通过对故人的怀念,寄托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是一首充满惆怅和思念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以“五更酒醒”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晨的孤寂和酒后的迷茫,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惆怅。接着,诗人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子规鸟的啼叫声切入心扉,仿佛在呼唤着逝去的时光。梨花与明月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既有春天的美丽,又暗藏着离愁别绪。

在“鸳鸯楼下人轻别”一句中,诗人借助鸳鸯象征离别时的惆怅,突显了情感的脆弱和人际关系的无常。结尾处“水面鸣筝谁拨”,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水面上的琴声仿佛是对故人情感的呼唤,令人浮想联翩。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厚的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更酒醒铜壶咽:夜深酒醒,铜壶中的酒声微弱,暗示诗人的孤独感。
  2. 一枕屏山寒怯:在这个寒冷的时刻,床前的屏风像屏山一样,营造出寒意。
  3. 枝上子规声切:子规鸟的叫声刺耳,深刻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4. 叫破梨花月:子规的啼叫打破了宁静的梨花月夜,象征着失去与离别。
  5. 鸳鸯楼下人轻别:在鸳鸯楼下,恋人轻轻别离,暗含情感的脆弱。
  6. 解散同心双结:感情的纽带被解开,象征着分离与无奈。
  7. 水面鸣筝谁拨:水面上有琴声,暗示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8. 梦绕春江阔:梦中回荡着春江的宽阔,表明对故人的思念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屏山”与床头的景象相结合,暗示内心的寒意。
  • 拟人:子规的叫声被赋予了切切的情感,反映诗人的心境。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人的怀念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规: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梨花:象征着美丽与短暂,暗喻人生的无常。
  • 鸳鸯:代表爱情与美好的人际关系。
  • 水面: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思绪的流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子规”指的是哪种鸟? a) 鹰
    b) 杜鹃
    c) 黄鹂

  2. “鸳鸯楼下人轻别”中“鸳鸯”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恩爱夫妻
    c) 离别

  3. 诗中哪个意象暗示了诗人的孤独感? a) 铜壶
    b) 梨花
    c) 水面

答案:

  1. b) 杜鹃
  2. b) 恩爱夫妻
  3. a) 铜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探讨了思乡情怀,与此诗形成呼应。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在描绘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但更偏向于思乡情。
  • 《秋夕》杜甫: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与此诗的春天意象形成对比,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王允持诗全集》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桃源忆故人》,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