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1 07:51:38

巴舷吴榜簇江干,市侩村倡半倚滩。

系籍惯豗乡阀阅,投单例办敝衣冠。

女儿编竹成长缆,乞子施竿觅剩盘。

小釜群炊如候代,奚奴亭午未朝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巴舷吴榜簇江干,
市侩村倡半倚滩。
系籍惯豗乡阀阅,
投单例办敝衣冠。
女儿编竹成长缆,
乞子施竿觅剩盘。
小釜群炊如候代,
奚奴亭午未朝餐。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船舷上,停着吴地的船只,
市场上的商贩和村里的歌女,半靠在滩边。
与家乡的权贵交往习惯了,
投靠单身的例子只为穿着破旧的衣冠。
姑娘们用竹子编织成长的缆绳,
乞讨的孩子们用杆子寻觅剩下的碗。
小锅一起煮饭,仿佛在等待时代的变迁,
而奴仆们在午后还未吃上早饭。

注释

  • 巴舷:指船的舷侧,特指江河中的小船。
  • 吴榜:吴地的船只,指的是江南地区的船只。
  • 市侩:指市场上的商人,通常有点贬义。
  • 村倡:村里的歌女或小曲演员。
  • 系籍:通常指与某地或某人有联系或归属。
  • 惯豗:习惯于与权贵交往。
  • 施竿:指用竿子乞讨。
  • 小釜:小锅,指做饭用的器具。
  • 奚奴:指家里的仆人或佣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钟惺,明代诗人,字仲明,号惺斋,常以江南水乡为题材。在他的作品中,常展现江南的风土人情与社会百态,语言清新,意境优美。

创作背景

《江行俳体十二首》系列作品反映了作者在江边游历时的所见所感,生动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底层民众的艰辛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边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展现了市场上的繁忙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开头两句描绘了江边的船只与市井的生活,展现出一种生动的市井气息。随后的几句则聚焦于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和孩子,她们编织竹缆,乞讨食物,显示出生活的艰辛。小锅的煮饭声仿佛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而仆人们未能及时用餐则反映了生活的窘迫与不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多面性,既有繁华的表象,也有底层人民的辛酸,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巴舷吴榜簇江干:船只聚集在江边,描绘了繁忙的水上交通。
  2. 市侩村倡半倚滩:市场的商人和村里的歌女半靠在滩边,展现了江边的生活场景。
  3. 系籍惯豗乡阀阅:与权贵交往习惯了,反映了社会的依附与不平等。
  4. 投单例办敝衣冠:为寻求庇护而投往单身的权贵,穿着破旧的衣服,表现出生活的窘迫。
  5. 女儿编竹成长缆:姑娘们的工作,象征着勤劳与生活的艰辛。
  6. 乞子施竿觅剩盘:孩子们用竿子乞讨,表现出社会底层的无奈。
  7. 小釜群炊如候代:小锅里一起煮饭,隐喻着对未来的期待。
  8. 奚奴亭午未朝餐:仆人们在午后还未吃上早饭,暗示生活的压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锅的炊烟比作时代的变迁。
  • 对仗:如“市侩村倡”与“系籍惯豗”,形成对称感。
  • 拟人:小锅的炊烟声仿佛在诉说生活的故事。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展现了繁华与贫困并存的现实,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边: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商贩与歌女:体现了社会的繁荣与多样性。
  • 竹缆与乞讨:代表着勤劳与生活的艰辛。
  • 小锅:象征着平凡生活中的希望与等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巴舷”指的是: A. 船的舷侧
    B. 市场
    C. 田野

  2. 诗中“女儿编竹成长缆”体现了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勤劳与艰辛
    C. 权贵的生活

  3.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乐趣
    B. 社会的多样性与底层人民的困境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豪情壮志,与钟惺的细腻观察形成对比。
  • 杜甫的《春望》:都关注社会底层,展现不同的写作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
  • 《钟惺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