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州 其一》

时间: 2025-01-26 23:48:32

封域近雕题,黄茅接大堤。

地临沧海尽,天压郡楼低。

雾暗秋林叶,风销瘴雨泥。

浮云望乡国,归梦绕蛮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廉州 其一
岑徵 〔明代〕
封域近雕题,黄茅接大堤。
地临沧海尽,天压郡楼低。
雾暗秋林叶,风销瘴雨泥。
浮云望乡国,归梦绕蛮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廉州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思乡之情。诗的开头提到封闭的地域近似雕刻的题字,接着描写了黄茅草与大堤相连的景象。接下来,诗人说这里的土地临近沧海,天空似乎压低了郡楼。接着,秋天的雾气让林中的树叶变得暗淡,风吹散了瘴气,雨水浸泡了泥土。最后,浮云让诗人想起了故乡,归乡的梦绕着蛮溪萦回。

注释

字词注释

  • 封域:封闭的地域。
  • 雕题:雕刻的题字,指风景如画的地方。
  • 黄茅:一种植物,常生长在湿地。
  • 郡楼:地方行政机构的建筑。
  • 瘴气:指湿热气候下的有害气体。
  • 蛮溪:指偏远地区的小溪,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浮云”、“归梦”等意象在古诗中常用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徵,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游子思乡之情,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廉州 其一》创作于岑徵的游历之中,可能因在外地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而产生,描绘出一幅美丽而又略显忧伤的景象。

诗歌鉴赏

《廉州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前两句通过地理特征描绘出廉州的地理位置,既有视觉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暗示,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描写秋天的雾气和风中的瘴气,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最后两句以浮云和归梦作为总结,进一步加深了思乡的情感,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效果,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封域近雕题:描绘了廉州的封闭环境,突出其如同雕刻般精致的地理特征。
  2. 黄茅接大堤:描写了自然景观,表现了土地的广袤与生机。
  3. 地临沧海尽:强调了地理位置的独特与海洋的辽阔。
  4. 天压郡楼低:表现出天空的沉重与压迫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
  5. 雾暗秋林叶:描绘了秋天的气氛,暗示忧伤。
  6. 风销瘴雨泥: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暗示生活的不易。
  7. 浮云望乡国:通过浮云引发思乡之情,展现诗人内心的孤独。
  8. 归梦绕蛮溪: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地域比作雕刻,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拟人:雾、风等自然现象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前后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思乡情感,展现了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封域:象征孤独封闭的环境。
  • 黄茅:象征生命力和生机。
  • 沧海:象征广阔与无垠。
  • 浮云:象征游子的漂泊与思乡。
  • 蛮溪:象征着故乡的回忆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茅接大堤”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寂静的沙漠
    B. 绿草如茵的湿地
    C. 荒芜的山丘
    答案:B

  2. “浮云望乡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无所畏惧
    B. 思乡之情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瘴气”指的是:
    A. 清新的空气
    B. 有害的气体
    C. 温暖的阳光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这两首诗同样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相比,《廉州 其一》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情感表达上则更为复杂,既有孤独感,也有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