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秋娘 送春》

时间: 2025-02-04 16:37:21

春去也,似驾白驹行。

欲系风光杨柳线,最怜关切杜鹃声。

天地亦多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秋娘 送春
作者: 黄淑贞 (清代)
春去也,似驾白驹行。
欲系风光杨柳线,
最怜关切杜鹃声。
天地亦多情。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离去,仿佛驾着白马飞奔而行。
我想将这美丽的春光像柳条一样系住,
最让我感到怜惜的,是那杜鹃的啼鸣声。
天地之间也充满了情感。

注释

  • 春去也:春天已经过去了。
  • 似驾白驹行:比喻春天的匆匆离去,像白马奔驰一样。
  • 欲系风光杨柳线:想要把春天的美好景色像系柳条一样固定住。
  • 最怜关切杜鹃声:最让我动情的是那关心的杜鹃叫声。
  • 天地亦多情:天地之间也充满了情感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淑贞,清代女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细腻、情感丰富,往往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体现出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

创作背景

《谢秋娘 送春》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以春天的离去为背景,表达对春天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谢秋娘 送春》通过春天的离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惜别。首句“春去也,似驾白驹行”,将春天的匆匆离去比作白马飞奔,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之快,使人感到一种无奈与惋惜。接下来的“欲系风光杨柳线”,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渴望与向往,想要将那美好的景象固定下来。

“最怜关切杜鹃声”一句,杜鹃的啼鸣在古代诗歌中常被视为思乡或离别的象征,诗人在此将它与春天的离去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最后一句“天地亦多情”,则升华了主题,表现出宇宙间万物皆有情,人与自然的共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晰,既有自然的描写,又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去也,似驾白驹行:春天离去的快速与无情,如同白马一般迅速。
  2. 欲系风光杨柳线:渴望把春天的美好留住,像用柳条绑住那美景。
  3. 最怜关切杜鹃声:最让人心动的是那忧伤的杜鹃声,传达对别离的深切感情。
  4. 天地亦多情:天地之间也有情感,暗示自然的变化与人的情感息息相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离去比作白马飞奔,增强了时间流逝的感觉。
  • 拟人:赋予天地情感,使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连。
  • 对仗:如“系风光”和“关切杜鹃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揭示了人类在自然变换中的无奈与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但也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白驹:象征时间的快速与不可挽回。
  • 杨柳:象征柔美与春的生机。
  • 杜鹃:常被作为思乡、离别的象征,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去也,似驾白驹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春天的留恋
    • B. 对春天的喜爱
    • C. 对春天的厌恶
    • D. 对时间的无奈
  2. 诗中提到的“杜鹃声”主要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忧伤
    • C. 希望
    • D. 平静
  3. 诗的最后一句“天地亦多情”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人与自然的关系
    • B. 生命的无情
    • C. 对未来的迷茫
    •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送春》:唐婉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忧虑与离愁,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女性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