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 答淮江》
时间: 2025-01-26 00:42: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探春慢 答淮江》
——李良年 〔清代〕
竹里溪腰,柳边沙尾,听莺书屋曾到。
新咏如陵,古怀如稚,城北休誇美好。
两度班荆别,又绿过几番芳草。
尺书谢尔殷勤,招下楚天阳鸟。
细数酒俦琴侣,叹炉底笛边,离恨多少。
白发伤春,綵毫掷地,长怕被青山笑。
五十逃禅句,那早遣故人知道。
果否移舟,苍苔为君亲扫。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溪口,柳树边的沙滩上,我曾听到莺鸟在书屋里歌唱。
新诗犹如高耸的山陵,古老的情怀却如同孩童,城北的美景不必夸耀。
两度分别,班荆道上又绿过几茬芳草。
写信感谢你的热情款待,邀请我共赏楚天的阳光与飞鸟。
细细数来,饮酒作乐的朋友与琴友,炉火旁的笛声中,离愁别恨有多少。
白发令人伤感春天的流逝,彩笔落地我长怕被青山嘲笑。
五十岁时我逃避禅宗的诗句,早已让故人知晓。
难道我真的要移舟而去?苍苔将为你亲自扫除。
注释
- 竹里溪腰:竹林中溪水的中间部分。
- 柳边沙尾:柳树旁的沙滩边缘。
- 莺书屋:莺鸟在书屋里歌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文人雅趣。
- 班荆别:班荆道别,指古人分别之情。
- 尺书:指一封长信。
- 楚天阳鸟:楚地的天空,邀请阳光下飞翔的鸟儿。
- 离恨:离别时的忧伤。
- 綵毫:彩色的毛笔,象征诗人的创作。
- 苍苔:青苔,意指岁月的沧桑与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良年,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笔著称。他的诗在表现自然和人情方面尤为出色,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旧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歌鉴赏
《探春慢 答淮江》是一首充满春意与离愁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以“竹里溪腰”和“柳边沙尾”开篇,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场景。接着,诗人通过对新旧情感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细数酒俦琴侣,叹炉底笛边,离恨多少。”这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与随之而来的离愁,生动地描绘出人际关系的复杂与人生的无常。诗中的“白发伤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无奈。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果否移舟,苍苔为君亲扫。”作为结尾,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承诺,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坚定的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里溪腰:描绘出春天的自然景色,生机盎然。
- 柳边沙尾:强调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听莺书屋:暗指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懷舊。
- 新咏如陵:新诗的情感如高山般巍峨。
- 古怀如稚:古老的情感如幼儿般纯真。
- 城北休誇美好:自谦之意,提醒不应过于自夸。
- 两度班荆别:表明与友人分别的次数,情感的深厚。
- 尺书谢尔殷勤:表达对友人热情款待的感谢。
- 细数酒俦琴侣:回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感慨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新咏如陵”比喻新诗的高远。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表现春天的生机。
- 对仗:如“白发伤春,綵毫掷地”,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生机与人生的无常展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美好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清雅。
- 柳:代表柔情与生机。
- 莺:象征春天与美好的声音。
- 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苍苔:代表时间的沉淀与记忆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良年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
诗中提到“细数酒俦琴侣”,意指什么? a) 数量众多的朋友
b) 忧伤的离别
c) 自谦的态度 -
“白发伤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c)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良年的《探春慢》更多地表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注重抒发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良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