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虢夫人走马图二绝》

时间: 2025-02-04 15:38:39

朱幩玉勒控飞龙,笑语喧哗步骤同。

驰入九重人不见,金钿翠羽落泥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朱幩玉勒控飞龙,笑语喧哗步骤同。
驰入九重人不见,金钿翠羽落泥中。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华丽的马鞍和驾驭飞龙的神采,欢声笑语伴随她的步伐同行。然而当她驰入九天之上,人们却看不见她的身影,只有金钿和翠羽掉落在泥土之中。

注释:

  • 朱幩:红色的马鞍,象征华丽与尊贵。
  • 玉勒:玉制的缰绳,表达出马匹的高贵与优雅。
  • 飞龙:比喻骏马,形容马的神采与气势。
  • 九重:指九天,象征高远的地方。
  • 金钿:金制的装饰,代表奢华。
  • 翠羽:青绿色的羽毛,通常用于装饰,象征美丽与华贵。
  • 泥中:形容奢华的装饰物落入泥土,暗示失落与沧桑。

典故解析:

  • 九重:古代对天的称谓,常用以表示高远的地方,体现了古人对天空和神灵的崇拜。
  • 金钿翠羽:古代常用于形容女子的华丽装束,这里却与“泥中”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奢华的背后是失落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与兄苏轼齐名,主张“以诗入政”,注重诗歌的社会功能。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战乱频发,诗人通过描绘华丽的骑乘场景与失落的结局,反映了当时对繁华背后空虚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秦虢夫人走马图二绝》由苏辙所作,展现了他对华丽与失落的深刻洞察。诗中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华美的场景,朱色的马鞍和玉制的勒缰,仿佛将我们带入一个奢华的骑马场景,伴随的是欢声笑语,令人向往。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却将视角转向了九重天上,隐喻着即使在最辉煌的时刻,最终也会归于无形,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诗中“金钿翠羽落泥中”将奢华与失落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繁华过后的空虚与无奈,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沧桑。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朱幩玉勒控飞龙:华丽的马鞍与玉制的缰绳,驾驭着骏马,展现出一种尊贵的气质。
    • 笑语喧哗步骤同:伴随着欢声笑语,表现出一种欢快与热闹的氛围。
    • 驰入九重人不见:骏马飞驰入高空,然而周围的人却无法看到她,象征着地位的孤独与高处不胜寒。
    • 金钿翠羽落泥中:奢华的装饰物最终落入泥土,暗示着繁华背后的失落和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比:在华丽的描写与最终的落寞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隐喻:用“九重”隐喻高处的孤独与无奈,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华丽的外表与最终的失落,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了对奢华背后孤独与空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马鞍与缰绳:象征着尊贵与奢华。
  • 飞龙:代表骏马,象征力量与速度。
  • 金钿与翠羽:华丽的装饰物,象征着繁华与美丽。
  • 泥土:隐喻失落与平凡,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朱幩”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马鞍
    • B. 绿色的衣服
    • C. 金色的装饰
    • D. 白色的马
  2. 诗中描绘的“九重”象征什么?

    • A. 低处
    • B. 高空
    • C. 地球
    • D. 墓地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人生的繁华
    • B. 人生的孤独与失落
    • C. 自然的美丽
    • D. 爱情的甜蜜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探讨了历史的无常与人生的哲理,通过对比自然与人事的变化,展现出深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