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荻港即目》

时间: 2025-01-10 22:18:43

独木桥斜。

做成寒色,几点昏鸦。

疏树西山,夕阳江寺,残雪人家。

问伊浪只淘沙。

怎淘去年华梦华。

柳已无丝,枫还有叶,梅又将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木桥斜。做成寒色,几点昏鸦。疏树西山,夕阳江寺,残雪人家。问伊浪只淘沙。怎淘去年华梦华。柳已无丝,枫还有叶,梅又将花。

白话文翻译:

在斜斜的独木桥上,映衬着寒色,几只昏鸦在低飞。稀疏的树木在西山上,夕阳照耀着江边的寺庙,残雪覆盖着人家的屋顶。我问那浪涛,是否能淘洗掉往日的梦幻。为何又无法洗去过往的岁月?柳树已无细丝,枫树还有叶子,而梅花又即将开放。

注释:

  • 独木桥:指一条狭窄的桥,暗喻人生的艰难和孤独。
  • 寒色:形容寒冷的色调,表现出萧瑟的气氛。
  • 昏鸦:黄昏时分归巢的乌鸦,象征时间的流逝。
  • 疏树:稀疏的树木,衬托出秋冬的景象。
  • 江寺:江边的寺庙,代表宁静和宗教的归宿。
  • 残雪:象征着寒冬的余痕,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浪淘沙:指波涛拍打沙岸,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消逝。
  • 柳已无丝:柳树已失去垂柳的细丝,象征失去的青春。
  • 枫还有叶:枫树的叶子仍在,暗示着生命的延续。
  • 梅又将花:梅花即将开放,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易顺鼎(1640年-1715年),清代诗人,字君绰,号梦溪,江苏人。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兼具情感与哲思,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感慨,反映了对岁月流逝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柳梢青·荻港即目》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在描绘秋冬景象的同时,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思考。开头“独木桥斜”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艰难,仿佛人生的旅途上,只有这一条窄小的桥可供行走,周围一片寒色,令人心生寒意。接着,诗人通过“几点昏鸦”描绘出黄昏时分的孤寂,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问伊浪只淘沙”一句,诗人向浪涛发问,似乎在追问岁月是否能带走曾经的梦想,然而“怎淘去年华梦华”却是无奈的叹息,表明无论浪潮如何冲击,过去的时光依然不可回返。接下来的“柳已无丝,枫还有叶,梅又将花”则对比了生命的不同阶段,柳树失去细丝,象征着青春的消逝;而枫树仍有叶子,暗示着生命的延续;梅花即将盛开,带来了新的希望与生机。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深邃而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独木桥斜:象征人生的艰难,独木桥暗示孤独的行路者。
  2. 做成寒色,几点昏鸦:描绘出秋冬的萧瑟,昏鸦则映现出时间的无情。
  3. 疏树西山,夕阳江寺,残雪人家:通过自然景物渲染出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画面。
  4. 问伊浪只淘沙:诗人向浪涛发问,象征着对时光流逝的反思。
  5. 怎淘去年华梦华:无奈之感,表明往昔无法再现。
  6. 柳已无丝:青春已逝,柳树的失落映射出人生的无常。
  7. 枫还有叶,梅又将花:生命的延续与希望,展现出新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物比喻人生的艰难与时光的流逝。
  • 拟人:将浪涛拟人化,表达对时间的质问。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希望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独木桥:象征人生的孤独与艰难。
  • 寒色:体现凄凉与萧瑟的氛围。
  • 昏鸦: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残雪:代表过去的痕迹与时间的无情。
  • 梅花: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独木桥”象征什么? A. 人生的乐趣
    B. 人生的艰难和孤独
    C. 自然的美丽
    D. 旅行的快乐

  2. “柳已无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青春的消逝
    B. 生命的延续
    C. 快乐的回忆
    D.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梅又将花”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悲伤
    B. 生命的希望与新生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日偶成》 - 贺知章
  • 《静夜思》 - 李白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江雪》(柳宗元)同样描绘了孤独和自然,但更多表现出一种严寒与清冷的意境,与《柳梢青》的凄美和希望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志》, 李某某著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张某某编
  • 《诗词的语言艺术》, 王某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