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宋牧仲方伯》

时间: 2025-02-04 15:40:12

曾入甘泉侍武皇,暂随红旆佐藩方。

长承密旨归家少,出使星轺满路光。

谋略久参花府盛,风流三接令公香。

共言东阁招贤地,肯为诗篇问楚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宋牧仲方伯
(作者:刘淑颐)

曾入甘泉侍武皇,
暂随红旆佐藩方。
长承密旨归家少,
出使星轺满路光。
谋略久参花府盛,
风流三接令公香。
共言东阁招贤地,
肯为诗篇问楚狂。


白话文翻译:

诗人曾经在甘泉宫中侍奉武皇,短暂地跟随红色的旗帜辅佐边疆的事务。常常承受着皇上的密旨,归家时却很少,出使途中,星轺的光辉照满了道路。谋略早已参与到繁盛的花府,风流才子三次接见令公的名香。大家都说东阁是招贤纳士的地方,愿意为诗篇请教楚地的狂士。


注释:

字词注释

  1. 甘泉:指甘泉宫,历史上是皇帝的住所。
  2. 武皇:指武宗皇帝,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上著名的皇帝。
  3. 红旆:红色的旗帜,象征军队或权力。
  4. 密旨:秘密的旨令,指皇帝的密令。
  5. 星轺:星光闪烁的车子,形容出行的华丽和显赫。
  6. 谋略:指策略和计谋。
  7. 花府:可能指盛名的地方或权贵之家。
  8. 东阁:指东边的阁楼,象征文人聚集的地方。

典故解析

  • 武皇:在历史上多位皇帝被称为武皇,具体指哪位需结合上下文。
  • 花府:常指权臣之家,暗指当时政治的繁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淑颐,清代女诗人,以其才情和深厚的文学积累而著称。她的诗作多以抒情和描写人情世态为主,风格清丽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与文人交际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赞美和叙述为主,展现了诗人与宋牧仲方伯之间的深厚友谊。诗人通过回忆与方伯的交往,以及对其才华的赞赏,展现了对文人和政治家交际的向往与尊重。开头两句提到“甘泉侍武皇”,表明诗人对权力中心的接触,而后又提及“红旆佐藩方”,展现出对宋牧仲的支持和信任。整首诗在用词上讲究对仗,音韵和谐,使得诗句读来朗朗上口,增添了文学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入甘泉侍武皇:回忆曾在皇宫中服务,暗示对权力中心的接触。
  2. 暂随红旆佐藩方:短暂跟随军队,参与边疆事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3. 长承密旨归家少:经常接到皇帝的密令,回家却很少,反映了公务繁忙。
  4. 出使星轺满路光:出使途中,车马光辉,象征身份的显赫。
  5. 谋略久参花府盛:长期参与权贵家族的谋略,展示了自己的智慧与能力。
  6. 风流三接令公香:与名流多次接触,赞美其风流才子。
  7. 共言东阁招贤地:大家都认为东阁是招纳人才的地方,反映出对人才的渴求。
  8. 肯为诗篇问楚狂:愿意为诗歌请教才子,表现出对文学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和美感。
  • 比喻:将出使比作星轺满路,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交友的珍惜与对才华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在政治与文艺之间的往返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甘泉:意指权力的中心,象征皇权的威严。
  2. 红旆:象征军队和权力的辅佐。
  3. 星轺:象征显赫的身份和地位。
  4. 东阁:象征文人的聚集与理想的实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甘泉”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一座山
    B. 皇宫
    C. 一条河

  2. 诗人对宋牧仲的态度是?
    A. 蔑视
    B. 尊敬
    C. 疏远

  3. 诗中提到的“红旆”象征什么?
    A. 诗歌
    B. 权力
    C.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和人的关怀。
  • 《春望》(杜甫):描写了战乱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赠友人》(王维):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珍视,风格却更为沉静。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对比之下,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女诗人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刘淑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