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舟次虎邱》

时间: 2025-01-11 19:43:06

四面吴山争窈窕,浓绿罨归舟。

寺外人家桥上楼,春水尽情流。

主簿祠前斜日漾,惹起旧时愁。

石上苔痕青未休,曾做少年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陵春 舟次虎邱》
作者:陈维崧

四面吴山争窈窕,
浓绿罨归舟。
寺外人家桥上楼,
春水尽情流。
主簿祠前斜日漾,
惹起旧时愁。
石上苔痕青未休,
曾做少年游。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吴山争相妩媚,
浓郁的绿色笼罩着归来的船只。
寺外人家的楼台在桥上耸立,
春水在无尽流淌。
主簿祠前,斜阳映照,
勾起了我往日的愁绪。
石头上的青苔依旧未去,
曾经我在这里游玩过少年时光。

注释

  • 吴山:指的是位于今江苏、浙江一带的山脉,以秀丽著称。
  • :覆盖、笼罩的意思,形容绿色植物繁茂。
  • 主簿:古代官职名,负责地方文书的官员。
  • :祭祀的庙宇,通常是为先人或地方神明而建。
  • 苔痕:苔藓的痕迹,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留存。
  • 少年游:指年轻时的游玩,带有怀旧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字方如,号香溪,清代词人,擅长写词和诗。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舟游时的心境,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恬淡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

诗歌鉴赏

《武陵春 舟次虎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情感交融的抒情诗。诗歌的开篇通过对“吴山”的描写,展现了迷人的自然风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视线从远方的山水转向近处的景物,描写了归舟、寺外人家和桥楼。这里蕴含着浓厚的人情味与生活气息,增强了诗的亲切感。

“春水尽情流”一句,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时间的无情,给人以哲理的思考。接下来的“主簿祠前斜日漾”则通过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内心的愁绪。诗人以“惹起旧时愁”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两句“石上苔痕青未休,曾做少年游”,通过对青苔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永恒。青苔的存在象征着岁月的痕迹,而“少年游”则是对青春的追忆,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思索。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细腻,情感的表达也显得自然流畅,使人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更能体悟到人心的千回百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面吴山争窈窕:描绘四周青山环绕,秀丽的景色。
  2. 浓绿罨归舟:浓密的绿色覆盖在归来的船只上,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3. 寺外人家桥上楼:寺庙外人家的楼房耸立在桥上,显示出人们的生活气息。
  4. 春水尽情流:春天的河水缓缓流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5. 主簿祠前斜日漾:夕阳斜照在主簿祠前,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6. 惹起旧时愁:光影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的思念与愁苦。
  7. 石上苔痕青未休:石上青苔的存在象征着记忆的沉淀。
  8. 曾做少年游:回忆起年轻时的游玩,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寺外人家桥上楼”和“春水尽情流”,形成和谐的音律。
  • 比喻:将“春水”隐喻为生命的流动。
  • 拟人:通过“惹起旧时愁”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交融,表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青春年华的追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体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代表着诗人心灵的归宿。
  • 春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希望,寓意着生生不息。
  • 苔痕:象征时间的痕迹,表现对往昔的怀念与思考。
  • 夕阳:象征生命的黄昏,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山”主要代表什么? A. 生活的忙碌
    B. 自然的美丽
    C. 历史的痕迹

  2. 诗人在哪个地点引发了旧时愁? A. 船上
    B. 主簿祠前
    C. 桥上

  3. “石上苔痕青未休”中,“苔痕”象征什么? A. 新生
    B. 时间的流逝
    C. 富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景色与内心感受,展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维崧与李白的山水诗,陈维崧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壮阔。
  • 例如,李白的《庐山谣》强调自然的壮丽与豪情,而陈维崧的《武陵春》则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怀旧的气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词选》
  2. 《陈维崧诗词研究》
  3. 《古诗词鉴赏指南》

这些参考资料能够帮助更深入地理解陈维崧的创作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