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幸遇真仙来海上》

时间: 2025-01-11 19:51:38

幸遇真仙来海上,丹药肯长留。

亘古灵方秘藏收。

传与列仙俦。

试贮金壶成酝酿,一饮醉千秋。

海变桑田不举头。

冷眼视蜉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陵春·幸遇真仙来海上
作者: 姬翼 〔元代〕

幸遇真仙来海上,丹药肯长留。
亘古灵方秘藏收。传与列仙俦。
试贮金壶成酝酿,一饮醉千秋。
海变桑田不举头。冷眼视蜉蝣。

白话文翻译

遇到真仙来到海上,愿意把丹药长久留给我。
自古以来的灵方被秘密珍藏,传给了各位仙人朋友。
我试着将药储存在金壶中,经过酝酿一饮而醉,醉得千秋万世。
即使海变成桑田,我也不抬起头,冷眼看待如蜉蝣般的生命。

注释

字词注释

  • 真仙:真正的神仙,指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
  • 丹药:指道教所用的炼丹药物,传说能长生不老。
  • 亘古:自古以来,形容时间久远。
  • 灵方:神秘的方剂,通常指对生命有益的药物。
  • 列仙俦:指众多的仙人朋友。
  • 金壶:用金子制成的壶,象征珍贵和珍藏。
  • 蜉蝣:一种短命的昆虫,常用来比喻生命短暂。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真仙”、“丹药”均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作者对长生不老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 “冷眼视蜉蝣”是对短暂生命的无情观察,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姬翼,元代诗人,以其诗词风格独特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道教思想的崇尚,追求超脱和长生的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那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人向往超脱世俗的生活。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真仙和长生不老的渴望,以及对世间繁华的冷漠。

诗歌鉴赏

《武陵春·幸遇真仙来海上》是一首富有哲理和道教思想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遇到真仙、获得丹药的场景,表达了对长生和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幸遇真仙来海上,丹药肯长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期待,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美好的梦境,渴望能够获得长久的生命之药。

接着,诗人提到“亘古灵方秘藏收”,不仅展现了对古老智慧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这种智慧的珍贵和稀有。这里的“灵方”可视为一种理想化的存在,象征着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而“试贮金壶成酝酿,一饮醉千秋”,则体现了诗人渴望通过实践来获得超脱的体验,希望能够在醉酒中忘却世间的烦忧,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最后两句“海变桑田不举头,冷眼视蜉蝣”,则是对世间无常的深刻反思。即使环境变迁,诗人依旧选择以冷静的态度看待短暂的生命,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雅致,意象丰富,蕴含深厚的道教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真理和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幸遇真仙来海上:幸运地遇到了真仙,来到了海上,表达了对机遇的珍视。
  2. 丹药肯长留:真仙愿意将丹药长久地留给我,象征着希望和长生的渴望。
  3. 亘古灵方秘藏收:自古以来的灵丹妙药被秘密地珍藏,强调其珍贵与神秘。
  4. 传与列仙俦:将灵方传给同行的仙人朋友,表明一种分享与交流的愿望。
  5. 试贮金壶成酝酿:尝试将药储存在金壶中,进行酝酿,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实践。
  6. 一饮醉千秋:喝下这一饮,醉倒千秋,表达了对超脱的渴望和享受。
  7. 海变桑田不举头:即使海洋变成了桑田,我也不抬起头,表现出对世事变化的无动于衷。
  8. 冷眼视蜉蝣:用冷眼看待短暂的蜉蝣,强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珍贵的丹药比作长生的希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金壶、蜉蝣等意象承载了深刻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真仙和丹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梦想,同时又以冷静的态度看待世事的无常,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真仙:象征着理想和追求,代表着超脱世俗的存在。
  • 丹药:象征着长生和智慧的获取。
  • 金壶:象征着珍贵的理想与追求。
  • 蜉蝣:象征着短暂的生命,体现了无常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真仙”象征什么?

    • A. 世俗的成功
    • B. 超脱世俗的理想
    • C. 物质财富
  2. “金壶”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珍贵的理想
    • C. 时间
  3. “冷眼视蜉蝣”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什么态度?

    • A. 热情
    • B. 懈怠
    • C. 超然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享乐的追求,但更加强调人生的豪情与豪放,而姬翼的《武陵春》则更多地关注于超脱与生命的哲思。两者均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