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陵春 江月
作者:吴绮 〔清代〕
月照大江流不断,一片好清秋。
摇落江关是处愁,兴客且登楼。
侧帽参军今已老,那得更风流。
玉箫憔悴画桥头,莫问旧扬州。
白话文翻译:
月光照耀着滔滔的大江,水流不息,映衬出一片美好的清秋景色。江边的愁绪如同落叶,令人心生忧虑,兴致高昂的客人不妨登楼远眺。曾经的参军如今已不再年轻,如何还能追求那样的风流潇洒?画桥头的玉箫音色凋零,不必再提往日的扬州。
注释:
- 月照:明亮的月光照耀。
- 大江:指长江,象征宽广与历史。
- 摇落:摇晃、落下,此处形容愁绪如同秋叶般纷纷飘落。
- 兴客:兴致高昂的客人。
- 侧帽:古代士人的帽子,代表身份。
- 参军:指军官或士兵,侧面表现了作者对年岁增长的感慨。
- 玉箫:古代乐器,象征音乐与情感。
-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代表繁华与旧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绮,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以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历史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个人的忧愁与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武陵春 江月》以月光和大江为背景,营造出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秋天氛围。开篇的“月照大江流不断”即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恒久与不变,而紧接着的“一片好清秋”则传达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个人,诗人用“摇落江关是处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兴客且登楼”,诗人邀请读者与其一同感受这一份愁绪,展现出一种共同的情感体验。
在后两联中,诗人反思自己的青春与过往,提到“侧帽参军今已老”,通过对比曾经的风华与如今的苍老,显露出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而“玉箫憔悴画桥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份孤独,象征着往昔的音乐与欢笑已然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对旧日时光的追忆。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清丽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个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照大江流不断:月光照耀着汹涌的大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一片好清秋:清秋的美好景象,引发人们的思索和感慨。
- 摇落江关是处愁:江边的景色与心中的愁绪相互交织,暗示生活的复杂。
- 兴客且登楼:引导读者,表达一种面对愁苦的乐观态度。
- 侧帽参军今已老:通过自我反思,感慨时光的流逝。
- 那得更风流:对比年轻时的风采与现在的老态,流露出无奈。
- 玉箫憔悴画桥头:音乐的凋零象征着往日的辉煌不再。
- 莫问旧扬州:对扬州的怀念蕴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摇落”比喻愁绪的纷飞,富有意象。
- 对仗:上下联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重意象交织,传达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反映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美好的追忆,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思考。
- 大江:代表历史的长河和人生的旅程。
- 秋:象征成熟与凋零。
- 玉箫:代表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侧帽”指的是: A. 头饰
B. 军装
C. 书籍
D. 生活 -
诗中的“兴客”指的是: A. 游客
B. 宾客
C. 文人
D. 军官 -
“玉箫憔悴画桥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音乐的消失
B. 生活的繁忙
C. 自然的美丽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吴绮的《武陵春 江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以月亮为意象,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人生的感慨,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孤独的情怀。两者在情感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吴绮传记与诗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