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掠红襟修竹外,微雨湿秾华。
细叶柔条映碧纱,帘额锁晴霞。
莫逐流波飞絮去,漂泊又天涯。
香梦还留伴杏花,春影夕阳斜。
白话文翻译:
燕子掠过红色衣襟,飞翔在修竹之外,细雨滋润着繁花。
嫩叶和柔条映照着碧色的纱幕,帘子上锁住了晴朗的霞光。
不要追逐流动的波光和飞舞的絮儿,漂泊总是天涯无尽。
香甜的梦依旧伴随着杏花,春天的影子在夕阳下斜斜地投射。
注释:
字词注释:
- 燕掠:燕子飞过。
- 红襟:红色的衣襟,象征春天的美好。
- 修竹:形容竹子修长挺拔。
- 微雨:细小的雨。
- 湿秾华:湿润的繁花,"秾华"指繁盛的花朵。
- 细叶柔条:嫩绿的叶子和柔软的柳条。
- 碧纱:绿色的纱帐。
- 锁晴霞:把晴天的霞光锁住,比喻美好的时光。
- 莫逐:不要追逐。
- 漂泊:流浪、不定的状态。
- 香梦:美好的梦境。
- 杏花:杏树的花朵,象征春天的到来。
- 春影夕阳:春天的影子在夕阳下。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燕子”常常象征春天的来临,而“杏花”也是春季的代表性花卉,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慎仪,清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描绘著称。其作品大多表现女性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在清代,文人雅士常常在春天时节吟咏自然,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此诗或许是作者在春天游玩时的灵感之作。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开篇以“燕掠红襟修竹外”引入春日的气息,仿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柔和。接着“微雨湿秾华”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的情景,细腻的笔触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向上。中间的“细叶柔条映碧纱”展现了春天的柔美,意象鲜明,生动而富有诗意。
转折处的“莫逐流波飞絮去”则引发了对人生流转的思考。诗人在面对美好瞬间时,提醒自己不要随意追逐流逝的时光,而是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最后的“香梦还留伴杏花,春影夕阳斜”则将诗歌推向高潮,杏花的香气与春天的影子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春日的和谐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燕掠红襟修竹外”:燕子在飞翔,带来了春的气息,红色衣襟象征着生机。
- “微雨湿秾华”:细雨滋润了娇美的花朵,暗示春天的温柔。
- “细叶柔条映碧纱”:嫩叶和柳条的柔美形成了春天的意境。
- “帘额锁晴霞”:美好的时光被锁住,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莫逐流波飞絮去”:劝诫人们不要追逐流逝的美好。
- “漂泊又天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香梦还留伴杏花”:美好的梦依然与春天的花朵相伴。
- “春影夕阳斜”:春天的影子在夕阳下投射,展现了温暖的余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燕子和杏花比作春天的象征。
- 拟人:春天的影子似乎有形态,与夕阳相映成趣。
- 对仗:如“细叶柔条”和“湿秾华”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流逝展开,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的来临,生机与希望。
- 杏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复苏。
- 微雨:象征着温柔与滋润。
- 夕阳: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宁静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香梦还留伴杏花”中,“香梦”指的是什么? A. 甜美的梦境
B. 真实的梦境
C. 过去的回忆
D. 未来的希望 -
诗中提到的“飞絮”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美好的瞬间
C. 春天的景象
D. 生活的漂泊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曹慎仪的这首《武陵春 桃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李清照的词中也充满了对春天的细腻描绘,但更偏向于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曹慎仪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刻画与生命的流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