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嘉峪关感赋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8:11:11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关隘百尺之高,分隔着西方的天空,远行的旅人在此停下马蹄。飞檐的楼阁远远地连接着直立的秦地树木,蜿蜒的城墙斜斜地压低了陇地的云彩。天山险峻如同肩并肩站立,浩瀚的沙漠苍茫一片,让人望之迷茫。谁说崤山和函谷关自古以来就险峻无比,回头看去,只见到一粒泥丸般的景象。

注释:

  • 严关:指嘉峪关,古代重要的关隘。
  • 界天西:分隔西方的天空,形容关隘的高耸。
  • 万里征人:远行的旅人。
  • 飞阁:高耸的楼阁。
  • 秦树直:秦地的树木直立,形容楼阁的高耸。
  • 缭垣:蜿蜒的城墙。
  • 陇云低:陇地的云彩低垂,形容城墙的蜿蜒。
  • 天山巉削:天山险峻如同刀削。
  • 摩肩立:形容山峰并立。
  • 瀚海:指沙漠。
  • 崤函:指崤山和函谷关,古代著名的险要之地。
  • 一丸泥:比喻景象的渺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则徐(1785-1850),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因主持禁烟运动而闻名。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林则徐在嘉峪关所作,表达了他对边关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当时,林则徐因禁烟运动被贬至新疆,途经嘉峪关,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嘉峪关的描绘,展现了边关的雄伟与苍凉。首联以“严关百尺”形容关隘的高耸,以“万里征人”表达旅人的远行。颔联通过“飞阁遥连”和“缭垣斜压”描绘了关隘的宏伟与险峻。颈联以“天山巉削”和“瀚海苍茫”进一步强化了边关的险峻与辽阔。尾联则通过“崤函千古险”与“回看只见一丸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严关百尺”和“万里征人”描绘了关隘的高耸与旅人的远行。
  • 颔联:通过“飞阁遥连”和“缭垣斜压”进一步描绘了关隘的宏伟与险峻。
  • 颈联:通过“天山巉削”和“瀚海苍茫”强化了边关的险峻与辽阔。
  • 尾联:通过“崤函千古险”与“回看只见一丸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严关百尺”比喻关隘的高耸,“天山巉削”比喻山峰的险峻。
  • 对仗:如“飞阁遥连”与“缭垣斜压”,“天山巉削”与“瀚海苍茫”。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嘉峪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关隘、山川的描绘,展现了边关的雄伟与苍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 严关:象征着边关的雄伟与险峻。
  • 天山:象征着边疆的险峻与辽阔。
  • 瀚海:象征着边疆的苍凉与辽阔。
  • 崤函:象征着古代的险要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严关”指的是什么? A. 嘉峪关 B. 山海关 C. 函谷关 D. 雁门关

  2. 诗中的“崤函”指的是什么? A. 崤山和函谷关 B. 崤山和黄河 C. 函谷关和黄河 D. 崤山和长江

  3. 诗中的“一丸泥”比喻什么? A. 景象的渺小 B. 国家的衰败 C. 旅人的孤独 D. 边关的险峻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凉州词》:通过对凉州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苍凉与辽阔。
  • 王昌龄《出塞》:通过对边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四首》与王之涣《凉州词》:两者都通过对边关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苍凉与辽阔,但林则徐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林则徐诗选》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