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欲静,冻交加。
冰啮霜痕阁岸斜。
流水无声波不起,
冷烟微月写轻霞。
白话文翻译:
风似乎要平静下来,但寒冷却交织在一起。
冰霜啃噬着阁楼边缘的斜坡。
流水无声,无波荡漾,
冷烟映衬着微弱的月光,绘出淡淡的朝霞。
注释:
字词注释:
- 欲静:想要平静,表示风势逐渐减弱。
- 冻交加:寒冷的天气相互交织,形容十分寒冷的状态。
- 啮:咬、啃,形容冰霜在物体表面留下痕迹。
- 霜痕:霜凝结后留下的痕迹。
- 阁岸:指楼阁旁边的岸边。
- 冷烟:形容薄薄的烟雾,清冷而缥缈。
- 微月:微弱的月光。
- 轻霞:轻薄的朝霞,形容晨曦的柔和。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微月”和“轻霞”常在古诗中用来描绘清晨的宁静与美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尔堪,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擅长诗词,以清新、细腻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乙亥年冬末,诗人于清晨行走时,观察到冬日的宁静与寒冷,因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整首诗充满了冬晨的特有气息,展现了诗人在严寒中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捣练子 其一 乙亥冬暮晓行》是一首描写冬季清晨景色的诗,展示了自然的静谧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风欲静,冻交加”,以生动的描绘展现出寒冷的气候,仿佛让读者感受到身体的冰冷,增添了诗的沉重感。接下来的“冰啮霜痕阁岸斜”则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冬日特有的冷峻与孤寂,阁楼和岸边的意象仿佛是一个被冰霜包裹的世界,令人感到无尽的孤独和静谧。
“流水无声波不起”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流水的声音被寒冷所吞噬,波澜不惊,给人一种沉静的力量。而“冷烟微月写轻霞”则是对清晨景色的描绘,冷烟和微月的结合,展现了一幅淡雅的画面,轻霞的出现既是对光明的渴望,也象征着希望的曙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传达了诗人在寒冷冬日中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淡然。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构建出一个氛围宁静、意境深远的冬晨画面,使人沉浸于此,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又美好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欲静,冻交加:初句通过对比,描绘出风的即将平静与冰冷交织的状态,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 冰啮霜痕阁岸斜:冰霜在阁楼旁边的斜坡上留下的痕迹,形象生动,体现了寒冷的侵蚀。
- 流水无声波不起:流水在寒冷中无声无息,波澜不起,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 冷烟微月写轻霞:冷烟和微弱的月光相互映衬,创造出一种清晨的诗意景象。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风欲静”暗示风的情感状态。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诗中“冰”、“霜”、“冷烟”等意象,营造了冬日的冷峻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晨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传递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变化与无常。
- 冰霜:代表寒冷、孤独。
- 流水:象征生命的无声流逝。
- 冷烟:代表清晨的朦胧与静谧。
- 微月与轻霞:象征希望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欲静”意指? A. 风很大
B. 风快要平静
C. 风已经静止 -
“流水无声波不起”表达了什么? A. 水流很快
B. 水很冷
C. 水流静止,毫无声响 -
本诗主要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孤独与思考。
- 杜甫的《春望》:描绘自然景色与社会动荡的对比。
诗词对比:
在描写冬季景色上,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曹尔堪的《捣练子》都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寒冷与孤独的主题,但白居易更加强调人生的无奈与感伤,而曹尔堪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清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