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捣练子 其二
春欲暮,日光融。
帘卷西园晓露浓。
满地莺花分院落,
遍街樱笋贮筠笼。
白话文翻译:
春天即将结束,阳光柔和而温暖。
窗帘卷起,西园的晨露格外浓厚。
满地的莺鸟和鲜花装点着院落,
街道上樱桃树的嫩笋装满了竹筐。
注释:
- 春欲暮:春天即将结束。
- 日光融:阳光柔和,温暖。
- 帘卷:窗帘卷起,表示即将迎接新的一天。
- 西园:指西边的花园。
- 晓露浓:早晨的露水显得特别浓厚。
- 满地莺花:地上满是莺鸟和鲜花。
- 分院落:装点着各个院落。
- 遍街樱笋:街上到处都是樱桃树的嫩笋。
- 贮筠笼:装满了竹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意象传达了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之珩,清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是春天即将结束,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春天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捣练子 其二》以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末的迷人景象。诗的开头“春欲暮,日光融”便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暗示着春天的即将结束,带有一丝惆怅。接着“帘卷西园晓露浓”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清新,窗帘的卷起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晨露的浓厚则增添了一分清新与柔美。
“满地莺花分院落”则表现了春天的繁荣景象,莺鸟和鲜花共同装点着庭院,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受。这种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也让人想起了生活中那些细微的幸福。最后一句“遍街樱笋贮筠笼”则将视野拓宽至街道,樱桃树的嫩笋仿佛在提醒人们春天的丰收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的眷恋与惜别之情,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欲暮,日光融”:春天即将结束,阳光柔和,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 “帘卷西园晓露浓”:窗帘卷起,早晨的露水显得特别浓厚,营造出清新的晨景。
- “满地莺花分院落”:满地的莺鸟和鲜花,展现了春天的繁华。
- “遍街樱笋贮筠笼”:街道上樱桃树的嫩笋装满了竹筐,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温暖的阳光,暗示其美好。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晨露、莺鸟赋予生命,表现出亲切感。
- 对仗:诗中“满地莺花”与“遍街樱笋”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流露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惆怅之情。
意象分析:
- 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花:象征美好与繁荣,春天的象征。
- 露:象征清晨的清新与生命的滋润。
- 樱笋:象征丰收与希望,代表着生活的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捣练子 其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汪之珩
C. 杜甫 -
诗中“春欲暮”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春天刚开始
B. 春天即将结束
C. 冬天即将来临 -
“满地莺花分院落”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秋天的落叶
B. 春天的繁华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与生活的美好。
诗词对比:
- 比较汪之珩的《捣练子 其二》和李白的《静夜思》,前者着重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后者则表现对家乡的思念,风格迥异,情感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以上是对《捣练子 其二》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