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 其八 八梅》

时间: 2025-01-27 03:31:22

捣练子,赋梅青。

休共檀梨取次争。

叶底青青如豆小,已知金鼎待和羹。

意思解释

捣练子 其八 八梅

原文展示

捣练子,赋梅青。
休共檀梨取次争。
叶底青青如豆小,
已知金鼎待和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盛景,诗人赞美梅花的青翠,告诫他人不要和檀梨花争高下。梅叶在绿意盎然中显得娇小如豆,暗示着金鼎已经准备好,等待着美味的羹汤。

注释

字词注释

  • 捣练子:一种古代诗歌的体裁,可能指的是一种乐曲或曲调。
  • 梅青:指梅花的青翠色泽。
  • 檀梨:檀香梨,指一种花,常与梅花相提并论。
  • 叶底:叶子下面,指梅叶的颜色。
  • 豆小:形容梅叶形小,像豆子一样。
  • 金鼎:古代的烹饪器具,象征着烹饪的美味。
  • 和羹:调和汤羹,指美食的制作。

典故解析
梅花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赋予坚韧、高洁的象征意义,而檀梨花则多与温婉相联。两者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偏爱。金鼎待和羹则隐喻着美好事物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的作者为佚名,属于宋代。宋代诗人多以细腻、婉约著称,尤其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宋代,正值梅花最为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青翠,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捣练子”为题,切入梅花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高度赞美。诗句“休共檀梨取次争”中,诗人劝诫他人不要与梅花相争,反映出诗人对梅花独特气质的欣赏。梅叶的“青青如豆小”,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同时也隐喻着梅花的生机和生命力。最后一句“已知金鼎待和羹”则让人联想到美味的即将到来,暗示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整体而言,诗歌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意象,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捣练子,赋梅青:开篇直接点明题目,告诉读者这是与梅花有关的诗,色彩鲜明。
  2. 休共檀梨取次争:诗人劝说他人不要与梅花争艳,表现出梅花的独特之美。
  3. 叶底青青如豆小:梅叶的颜色和形状被细致描写,生动形象。
  4. 已知金鼎待和羹:最后一句寓意深刻,象征着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叶比作豆小,形象且生动。
  • 对仗:句子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隐喻:金鼎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美好的期待,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的品质,代表着纯洁与高雅。
  • 檀梨:代表柔美、温婉的特质。
  • 金鼎:象征着美好生活和未来的期待。
  • 豆小:寓意着生命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梅花的美丽
    B. 檀梨花的柔美
    C. 美食的制作
    D. 生活的哲理

  2. “已知金鼎待和羹”中的“金鼎”象征什么?
    A. 古代的乐器
    B. 美好生活的期待
    C. 梅花的特性
    D. 檀梨的美丽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赋梅》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梅花的美丽,但更加侧重于梅花的精神内涵。李清照的《赋梅》则在描写梅花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花文化研究》